没(mei)羽之箭还是没(mo)羽之箭 --浅析没羽箭的读音

如题所述

        水浒传中张清是个善使一杆梨花枪,囊中无数石子,武艺高强的好汉。在归顺梁山前,曾凭着手中的飞石连败梁山十五名上将。张清的成名武器明明是飞石,但他的外号却偏偏是一个令人颇为费解的没羽箭。因为从现代文学的修辞手法来说,“没羽箭”一词即可以说是形容飞石像没(mei)有翎羽的箭;也可以说是形容飞石像李广没(mo)羽之箭一样具有极大地破坏力。如此一说问题就出来了,没羽箭中的“没”字到底是该念“mei”还是“mo”呢?

一、从字源的角度看“没羽箭”的读音。

       按照考据学的观点,分析一个字的读音需要先从字的本源说起,所谓正本清源。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没”的字条中标注:“没,沈也。从水从殳。莫勃切,音殁”。可以看出在汉代时,没字只有mo一个读音,意思就是沉和尽。

       在《康熙字典》中“没”的字条中标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勃切,音殁。《说文》 沈也 。 又尽也 。《诗·小雅》曷其没矣。《传》没,尽也。《疏》言不可尽服也。 又过也 。《礼·坊记》君子不以美没礼。《疏》没,过也。不可以财物丰多,华美其事,没过于礼。又贪也。《晋语》不没为后。 又乾没 。《史记·酷吏传》张汤始为小吏乾没。《注》如淳曰:得利为乾,失利为没。正义曰:乾没,谓无润泽而取他人也。又曰:阳浮慕为乾,心内不合为没。又水名。《山海经》太水东南流,注于没水。《水经注》作役水。 又《孙 穆鸡林类事》高丽方言 ,谓水曰没,井曰乌没,熟水曰泥根没,冷水曰时根没。 又《集韵》莫佩切,音妹。 亦沈也 。又母果切,音么 。不知而问曰拾没。 又《韵补》叶明秘切,音寐。 《曹植·七启》翔尔鸿翥,濈然凫没。纵轻体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逮音递。”

        由上可知,到了清代“没”字的读音除了原本的“mo”之外又多了第二声的“mei”、“me”以及第四声的“mei”三种读法。到了近代“没”的“me”读法“拾没”,被一个新词组“什么”取代,读音也从“没”字一条中消失,“mei”的第二声和第四声两种读法合成为第二声。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第二声的“mei”的字义同“mo”音,也就是说第二声的“mei”是“mo”音的歧读或误读,追本溯源“没”字的“mo”音才是本源。

        而且从《康熙字典》的字条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念mo还是念mei,在古汉语中“没”字不具有“没有”的字义,具有“没有”字义的应该是“无”字。因此在古汉语中要表达“没有翎羽的箭”意思的确切词组应该是“无羽箭”而非“没羽箭”。顺便再说句题外话,“无”在古汉语中还有一种读法,也念mo。

        因此,如果单从字源的角度看没羽箭的读音,应该选择“mo”音为准。

二、从《水浒传》创作时期的用语习惯看“没羽箭”的读音

       也许有人会提出《水浒传》一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言文作品,其遣词造句时多用市井俗语,因而并不能单从纯文字的角度来分析“没”字的读音。而且,元明清三代时,确有事例可以证明,在民间的俗语中“没”字已具有“没有”的字义,且读音就是“mei”。这也是《康熙字典》为什么会收入“mei”这个读音的原因。单就《水浒传》一书中,就有多次“没有”、 “没处可去”等描写。

       不可否认,《水浒传》中关于“没”字,确实有“mei”和“mo”两种用法。但具体到“没羽箭”一词中该如何读,就需要具体的分析和进一步的梳理,才能得出答案。不能简单的因为《水浒传》中“没”字有“mei”的读法就武断地认定“没羽箭”的读音。

        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的绰号中带有“没”字的好汉,只有三个人。分别是没羽箭张清、没遮拦穆弘、没面目焦挺。撇开张清不谈,单看后两人的绰号,似乎都应该念作“mei”。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众所周知,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而关于宋江及梁山好汉的故事,其实早在南宋时期的笔记小说和元代的散曲中就有所涉及。施耐庵主要是将民间故事、笔记小说、戏曲中孤立的故事,汇编整理、融会贯通,才形成《水浒传》一书的。目前公认最早的水浒传故事大纲出自南宋无名氏所写的《大宋宣和遗事》一书。全书分成十个部分,其中第四部分讲述了宋江等三十六人聚义,最后被张叔夜招安的故事。当然这个仅有三千字的水浒传故事版本中梁山好汉不是日后的一百零八将,而是三十六人。在这份三十六个人的名单中,排名二十六和二十七的恰巧就是没羽箭张青(不是清,而是青)和没遮拦穆横(是横而非弘)。如此一来,问题就简单多了。我们只要通读一下《大宋宣和遗事》一书中关于“没”字的用法和读法,马上就能清楚没羽箭和没遮拦到底该读什么音了。

         《大宋宣和遗事》一书“没”字总共出现了八次,除了没羽箭和没遮拦两个绰号以外,其余“没”字的用法如下:

      1. 在全书的第一部分讲到楚灵王修建章华之台时,引用了一首诗:“茫茫春草没章华,因笑灵王苦好奢。台土未乾箫管绝,可怜身死野人家!”

      2. 全书第二部分引用了一句民谣:“二蔡一惇,必定沙门;籍 没 家财,禁锢子孙。”

      3. 全书第七部分引用了二首词牌:《撒金钱》“频瞻礼,喜升平,又逢元宵佳致。鳌山高耸翠,对端门珠玑交制。似嫦娥降仙宫,乍临凡世。恩露匀施,凭御栏圣颜垂视。撒金钱,乱抛坠,万姓推抢 没 理会。告官里,这失仪且与免罪。”《脱银袍》“济楚风光,升平时世;端门交撒碗,遂逐旋温来。吃得过,那堪更使金器,分明是与穷汉消灾灭罪。又 没 支分,犹然递滞,打笃磨槎来根底。换头巾,便上弄交番厮替。告官里,駞逗高阳饿鬼。”

       4. 全书第八部分叙述道:“闰月,京师地震,宫中殿门皆摇动有声。又陕西、兰州诸山草木皆 没 入地中。”

       5. 全书第八部分叙述道:“望见金兵旗帜,烧断桥缆,陷没数千人,虏因此不得济。”

        在这本字数达到六万六千有余的笔记中,所有“没”字的读音都是“mo”,且全部不具备“没有”的字义。而在该书中“无”字出现了一百六十余次,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没有”出现在文章中。那么至少可以说在《大宋宣和遗事》一书中,“没”字不具有“没有”的字义,也就不可能出现“mei”的读音。同样在宋人大量笔记中,作为正常文字叙述时所用的“没”字几乎都是清一色的“mo”字读音。只有偶尔在引用市井俚语是才会出现“mei”字的读音,且具有 “没有”的字义。“没羽箭”一词显然不是市井俚语。因此,从《水浒传》创作时期的用语习惯看,不仅“没羽箭”的中“没”字的读音应该是“mo”,恐怕连“没遮拦”中“没”字的读音也未必是“mei”。

三、从形容的效果看“没羽箭”的读音

        水浒传中人物的绰号,往往是一个人容貌、个性、特长的总结,不仅在文学创作上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英才济济的水浒传中形成一种独树一帜的标签,使人一见就领略其风采。梁山好汉每个人都有绰号,有的甚至有几个,譬如宋江。而且这些人的绰号或是比喻成猛兽以彰显其武勇,例如插翅虎雷横;或是攀比名人显示其特征,例如小李广花荣。那么“没羽箭”的绰号,到底想彰显的是张清的什么特征呢?

       在“mei”字读音的情况下,一般认为这个绰号的意思是张清善打飞石,他的飞石就像没有翎羽的箭一样百发百中。这个说法靠谱吗?我个人的观点是不靠谱。按照一般的常识,箭的翎羽主要对箭在飞行过程中起到平衡和保持方向的作用。如果一支箭没有翎羽能够百发百中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在这样的修辞环境下,没(mei)羽箭只可能用来形容飞石,而不能用来形容百发百中。

        既然在修辞手法上,没(mei)羽箭形容的是飞石,也就是张清的武器。那么在《水浒传》中有没有直接用武器来作为绰号的人呢?还真有,但不多。如果不算没羽箭这个待定的绰号,水浒一百单八将中只有四个人的绰号跟武器扯得上关系,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金枪手徐宁、双枪将董平。金枪手和双枪将其实也不完全是以武器为绰号,而是以武器表明身份,手和将才是他们各自绰号的重点。他们两位的绰号,更类似于圣水将军单廷珪一类的绰号。最后剩下的两位大刀关胜和双鞭呼延灼的绰号,真的是在指兵器吗?我相信所有的人在读到这两位的绰号时,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这两位大哥本身,而是两人的先祖关羽和呼延赞吧。因此,这两位的绰号,更多地是像那位逢人就说中山靖王之后的刘皇叔,靠祖宗来确立自己的身份。

       最后,来看看没(mo)羽箭的修辞效果。没(mo)羽箭的典故出自《史记》的李将军列传。传说飞将军李广误以为草丛中伏有一只猛虎,一箭射去。等发现原来是块巨石的时候,他的箭已经射入了石中,直至没羽。于是,就有了那首名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那么,大家想想看没(mo)羽箭的修辞效果是什么?第一,当然是准。连是老虎还是石头都看不清,可见当时的视觉条件极其不佳,一箭射出,正中石头,怎一个准字了得。第二,当然是稳。老虎近在咫尺,抬手就射,彰显的是李广久经沙场的稳重。第三,自然是狠。一箭贯石而入直至没羽,其力道之大,自当惊世骇俗。

       《水浒传》中,张清的出场又是如何呢?先是一石击中郝思文的额角,将其击落下马;二是,击中徐宁的眉间,跌落下马;三是击中燕顺的镗甲护心镜,铮然有声,伏鞍而走;四是,击中韩滔鼻凹,鲜血迸流,败回阵去;五是,击中彭圯面颊,使其丢了三尖两刃刀,奔马回阵;六是,击中宣赞嘴边,翻身落马;七是,击中呼延灼手腕,使不动钢鞭,回归本阵;八是,刘唐被一石子击中,倒地被擒;九是,打在杨志盔上,胆丧心寒,伏鞍归阵;十是,雷横额上中一石子,扑然倒地;十一是,朱仝脖项上又一石子打著;十二是,正中关胜刀口,无心恋战,勒马便回;十三是,从董平耳根上擦过去,董平便回;十四是,打在索超脸上,鲜血迸流,提斧回阵;十五是,石子正飞在鲁智深头上,打得鲜血迸流,望后便倒。

       一颗鹅卵大小的石子能将梁山十五名上将打得狼狈不堪,可见张清的气力不在李广射石之下,准度也不逊于养由基再生。这等战绩,用上稳、准、狠三字,如何?因此,以没(mo)羽箭来当张清的绰号,自然是再贴切不过了,也最能发挥文字学上的修辞作用,使人一目了然,深以为是。

四、从张清武器的原型看“没羽箭”的读音

        乍一看这个标题,可能觉得这是一句废话。张清的武器不是梨花枪和飞石吗?诚然,在《水浒传》中,确实是这样描写的,但张清的武器原型真的是飞石吗?

       最先对张清武器提出质疑的是水浒故事的铁杆粉丝——金圣叹先生。在《金圣叹点评水浒传·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一回的回前批语中,金圣叹如此写道:“古亦未闻有以石子临敌者。自耐庵翻空出奇,忽然撰为此篇,而遂令读者之心头眼底,真觉石子之来,星流电掣,水泊之人,鸟骇兽窜也。”这里金圣叹虽然肯定了施耐庵在描写张清时在艺术描写和艺术效果上取得的显著成功,但也一针见血的指出自古就没有用石子临敌打仗的事。

        当然金圣叹说没有用石子临敌打仗的只能代表他的一家之言,要探究张清的武器原型到底是什么,就必须看看历史上究竟有没有人用石子临敌打仗。当然,在论证这个问题的时候,必须先排除两种石子,一种是防守用的滚木礌石,一种是发石车用的弹射石。因为这两种石头是不可能让武将带在身边随时使用的。粗略的查了一下二十四史中的各类军事记录,还真有这么一个人。此人叫石手军,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一支军队的名称。根据记载此人或此军能掷石中人,当时朝廷认为这个人或者这个军队没有用处,就把他(们)裁撤了。此人或此军因此叛乱,但最终被朝廷招降。这个石手军是什么时代的人呢?答案是南宋末年。但注意一点,在《宋史》上写的是善掷石,而非飞石。什么是掷,掷有扔、投、抛三种含义,无论是哪一种都不符合《水浒传》中关于张清飞石的描写。

       那么,张清究竟使用的是什么武器呢?虽然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并没有交待张清使用的兵器和没羽箭这个绰号的来由。但在水浒故事草创的南宋末年,有一个叫龚开的诗人,为了唤起百姓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斗志,写了一组歌颂梁山好汉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宋人周密将这组诗收入了《癸辛杂识》一书中,得以保留。在这里必须说明一点,《宋江三十六人赞》和《癸辛杂识》的成书时间,要早于《水浒传》。至于和《大宋宣和遗事》一书谁前谁后目前还是一段文学界的公案,不过一般认为《宋江三十六人赞》要略早于《大宋宣和遗事》。

       《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排在第七位的就是没羽箭张清(这回是清而非青了)。其诗曰“箭以羽行,破敌无颇。七札难穿,如游斜何!”这首诗的意思很浅白,也不难理解,最简单的译法就是:“箭依靠翎羽飞行,击中敌人是不难的。但是如果不能射穿七重铠甲,与射偏的箭又有什么差别呢?”这首诗中的七札是个典故,据说神箭手养由基能够一箭射穿七重铠甲,这里也特指箭射出去之后的穿透力和破坏力。从这首赞美诗中,我们根本看不到对没有翎羽之箭的描写和赞美,反而用养由基的典故肯定了没(mo)羽之箭的神威。由此可见,这首赞诗清楚的表明在《水浒传》成书之前,张清的成名武器是弓箭,而非飞石。

        如果我们把《水浒传》中关于张清出场的连打十五名上将的情节用弓箭把飞石替换掉。大家在仔细读一遍,会发现其实这里的描写用弓箭比飞石更有说服力,更符合战场的实际。先不提那些被击中额头、面门就跌落下马的好汉们,单单说彭圯、宣赞、呼延灼三位。这三位可是梁山马军将领中排名前十的大将,分别被飞石击中面颊、嘴边和手腕,结果就丢了三尖两刃刀、翻身落马、使不动钢鞭。或许石头击中手腕后,导致腕骨骨折,可能会出现不能使用钢鞭的情况。但面颊、嘴边总没有什么骨头、经络一类的东西,被石子击中,就算力气再大,充其量也不过是肿起来罢了,总不至于不能再战吧!如果面颊、嘴边被箭射中,无论是插在脸上,还是贯穿入口腔,还是有几分可能无心再战的。

       如此一来答案就清晰了。在水浒故事成型之初,没羽箭张清的成名武器和小李广花荣一样是弓箭,没(mo)羽箭是形容张清的箭法不仅准度高而且力度大。但是到了《水浒传》成书的时候,施耐庵或许是觉得已经有了一个小李广花荣作为神箭手的代表,再写一个类似的没(mo)羽箭张清有雷同之嫌。这时候,他想起了南宋末年以掷石闻名的石手军。于是,掷石变成了飞石,飞石又替代了弓箭,一个具有没(mo)羽之箭威力的李广第二,虽然还是一个神射手,但手中的武器却莫名其妙地变成没(mei)羽之箭了!

       依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初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水浒故事草创时期,没羽箭应该念成没(mo)羽箭是不容置疑的。而张清这个绰号,在水浒故事演变的一百多年中始终没有改变过(虽然武器改变了)。因此,张清绰号的正确读法只能是没(mo)羽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