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变成女神节,真的是因为女生不喜欢妇女称呼吗?

如题所述

       

       妇女节变成女神节,不是因为女生不喜欢妇女称呼,而是媒体受网络文化的的影响,跟随时代潮流,随波逐流地将妇女冠以“女神”之称,以迎合大家的喜好。

       在我国,每年阳历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通常称为三八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每年的3月8日,为了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1911年,多个国家的妇女首次举行了妇女节的纪念活动。从此,纪念三八妇女节的活动逐渐扩大到了全世界。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1949年12月,我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1977年,联合国大会正式把每年的3月8日,作为“联合国妇女权益日和国际和平日”。

       据报道,在不同的地区,庆祝的重点有所不同,从普通的庆祝对女性的尊重,到庆祝女性在经济、政治及社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庆祝的节日。这一天,妇女们作出的成就得到肯定,无论她们的国籍、民族、语言、文化、经济状况和政治立场如何。自设立之初,国际妇女节为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开启了一个新天地。日益发展壮大的国际妇女运动,通过联合国四次妇女问题全球会议得以加强,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已成为争取妇女权利和妇女对政治经济事务的参与的集结令。


       我们知道,三八妇女节是非常正式的节日。在节日期间,政府有关部门会对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和巨大成就的妇女给予表彰,如授予“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而且这些荣誉称号并非一般的奖励,奖励层次非常高,非常厚重。而在实际生活中,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商家造节活动非常活跃,借三八妇女节这一节日,为女士营造成购物节,在宣传造势上,将三八节营造为女神节、购物节,给妇女冠以“女神”之称,借此进行商业营销,而女性们听起来也非常好听,易于使广大女性朋友们接受;又如,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本来是大学生群体流行的所谓的光棍节,现在则转变成超级网络购物节,这些都是节日的名称不同,被商家渲染成购物节、促销节,也都是商家借节日之机,对商业行为进行包装和宣传,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购物需求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07

妇女节变成女神节,我认为这其中大部分原因确实是因为“妇女”这个词,但也不完全是女生不喜欢妇女这个称呼。

虽然妇女在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女性,但是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妇女这个名词就带着岁数大的意思。

而变老是女性比较害怕的事情,所以对于“妇女”这个词会有点反感。另外,妇女在现在人的眼中就是黄脸婆、家庭主妇,对男人没有吸引力,甚至还有意指年纪大的女性,对于现在的女性是很难接受这一点的。

三八妇女节本就是庆祝女性在经济、政治等等独立以及做出的贡献所成立的节日,本是鼓励女性自力更生,鼓励自由的节日,现在却成了女神、女王节。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不喜欢妇女这个称呼,一些商家利用现在女性的这个心理,为了刺激消费,将妇女这两个字换成了女神、女王,而女神是对一个女性的高级别赞美,这纯粹就是为了营销,而大家也习以为常,尤其是年轻一点的女性也更乐意接受这种叫法。

一个节日代表了一个群体,希望这个节日能不被人们忘记原本设定的初衷是为了给女性更多的尊重和权利,同时也表彰在各个领域工作的女性。

第2个回答  2022-03-08

马上又要到一年一度的妇女节,但是今天的人们好像并不太喜欢妇女这个名称,大多数人们都喜欢用女神节,女王节来代替。商家们都打出了女神节快乐的招牌来以此吸引眼球。

“女神节”,“女王节”,“女生节”确实比“妇女节”好听,虽然并没有什么恶意,但是我认为这是对“妇女节”误解。

“三八妇女节”的全称是“国际劳动妇女节”,从字面意思理解,是因为有了劳动,才有了妇女节,所以说劳动才是妇女节的中心思想。只有赋予人劳动的权利,这个人能独立,自己养活自己。

在人类文明中,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父系社会。女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座位男人附属品的存在。她们没有劳动的权利,导致她们没法自己养活自己。所以,要想解放妇女,首先就是给予女性劳动的权力,使女性不再成为男人的附属品。

虽然女性拥有劳动的权利,但也伴随着不平等的待遇。20世纪初一系列发生在欧洲和美洲的女权运动共同促成了“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随着国际潮流的影响,中国也在1924年3月8日第一次公开纪念国际劳动妇女节。

“国际劳动妇女节”最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劳动,本身这个节日就是因为劳动才诞生的。不管女神节还是女王节都没有资格作为这个节日的称呼,因为这两个称呼本身就都没有纪念女性获得劳动权利的意思,也没有男女平等的含义。

妇女节是为了纪念劳动而非鼓励女性消费的节日,更不是给女性送礼物的节日,这个节日的本质在于劳动。

第3个回答  2022-03-09

网上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内相信都十分拒绝将“妇女节”魔改为“女神节”的行为,这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和将女性物质化,庸俗化的行为。

对“妇女”这个词汇的羞耻感,便是在电商飞速发展的这几年逐渐形成的。

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 s Day,简写IWD)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

在中国又称“国际劳动妇女节”、“三八妇女节”。虽然这个词汇起源于美国,但是这个节日早已经在本土化了,我们用这个节日纪念着那些像赵一曼,江姐一样的人物,她们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忍得住敌人的严刑拷打,受得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这种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纪念的。

虽然当前我国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飞速发展,但这种精神绝不应被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性别对立主义替代。

三八妇女节的初衷是代表一种进步意识消除西方社会中的性别偏见和歧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妇女节”这一称谓也逐渐淡化,更是在众多互联网电商巨头推动下衍生成了“女王节”“女神节”“女生节”等。

妄图用所谓的“女生节” “女王节”来取代国际劳动妇女节, 是对百年来为女性的劳动权利而斗争的勇士们的最大侮辱!

第4个回答  2023-05-26
妇女节变成女神节,不是因为女生不喜欢妇女称呼,而是媒体受网络文化的的影响,跟随时代潮流,随波逐流地将妇女冠以“女神”之称,以迎合大家的喜好。

在我国,每年阳历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通常称为三八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每年的3月8日,为了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1911年,多个国家的妇女首次举行了妇女节的纪念活动。从此,纪念三八妇女节的活动逐渐扩大到了全世界。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1949年12月,我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1977年,联合国大会正式把每年的3月8日,作为“联合国妇女权益日和国际和平日”。

据报道,在不同的地区,庆祝的重点有所不同,从普通的庆祝对女性的尊重,到庆祝女性在经济、政治及社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庆祝的节日。这一天,妇女们作出的成就得到肯定,无论她们的国籍、民族、语言、文化、经济状况和政治立场如何。自设立之初,国际妇女节为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开启了一个新天地。日益发展壮大的国际妇女运动,通过联合国四次妇女问题全球会议得以加强,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已成为争取妇女权利和妇女对政治经济事务的参与的集结令。

我们知道,三八妇女节是非常正式的节日。在节日期间,政府有关部门会对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和巨大成就的妇女给予表彰,如授予“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而且这些荣誉称号并非一般的奖励,奖励层次非常高,非常厚重。而在实际生活中,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商家造节活动非常活跃,借三八妇女节这一节日,为女士营造成购物节,在宣传造势上,将三八节营造为女神节、购物节,给妇女冠以“女神”之称,借此进行商业营销,而女性们听起来也非常好听,易于使广大女性朋友们接受;又如,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本来是大学生群体流行的所谓的光棍节,现在则转变成超级网络购物节,这些都是节日的名称不同,被商家渲染成购物节、促销节,也都是商家借节日之机,对商业行为进行包装和宣传,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购物需求而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