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如题所述

《朝花夕拾》写的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这本书虽然不是专为儿童所写,但里面包含了许多鲁迅对于儿童的教育观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半部分讲了鲁迅入三味书屋,而其中的读书一部分,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书屋的孩子开始读书的时候各读各的读错,不会断句这种问题常有,还没有感情,如同鹦鹉学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比起先生的读书,一下便感觉相差甚远,能看出孩子们是不理解的境况下读书的。而先生又不纠正,也不讲解。

把读书这一段插进文章中,既从侧面突出了老先生读的好,又指出了这种不理解是的朗读经书的缺陷。看得出鲁迅对儿童教育的观念是注重理解经典、感受经典,而不是去背、去单纯的读。

《五猖会》是《朝花夕拾》中最能代表鲁迅对儿童教育观点的一篇文章,写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要去看庙会,小鲁迅最初的心情是兴奋的不得了,将要出发时,父亲却泼了他一身冷水,要他背完《鉴略》,最后的看会一点印象都没有留下,毫无兴致,索然无味。写出了鲁迅对儿童教育不压制、发散天性、顾忌孩子的心理的态度和观念。

这一点可以在他对儿子周海婴的教育中看出。鲁迅49岁的时候才有了儿子周海婴,他十分溺爱海婴,给儿子取名字的时候花费了很大的心思,表达了自己对上海深厚的感情。但又说如果儿子长大,不喜欢这个名字,便可以随时改掉。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到现在也有许多人不接受。更何况是自己花费了很大心思给取的名字。鲁迅给了儿子足够的尊重,顾及他自己的心理。也鼓励儿子去钻研玩具,释放了儿子的天性。

鲁迅曾经说过:“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而周海婴也成为了他期望的那样。可见,鲁迅的儿童教育是成功的,他的儿童教育观念也是正确的。读书讲究理解,对待孩子讲究尊重,释放天性,注重陪伴。

这些观点在今天也仍有借鉴价值,留给孩子最美的童年,留给孩子不走弯路的学习,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