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愎自用是何意·出自于哪?

如题所述

“刚愎自用”形容人倔强固执、凭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不听他人的话。
此典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伍参言于王曰:‘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此行也,晋师必败。且君而逃臣,若社。’”
春秋时期,有一年,楚国的楚庄王亲自率领军队讨伐郑国,包围了郑国的国都。楚军一直包围了三个月,郑国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投降。郑伯脱去衣服,手里牵着羊走出城去,迎接楚王,乞求说:
“我不能禀承天意事奉君王,如果您因为发怒前来问罪,我罪有应得,愿意听您发落,只是求您千万不要灭掉郑国!”
楚国的大夫们说:“不能答应他,我们已经取得胜利了,岂能赦免他?”
楚庄王却说:“郑伯能自下于人,看来是能够让人信任的,还是答应他们媾和吧!”
于是楚庄王下令楚军撤退三十里,与郑国结了盟。郑国把子良送到楚国做人质。
这时候晋国的军队赶来援救郑国,荀林父作为中军统帅,先谷作为辅佐。士会、却克、栾书、韩厥等将领也分别率领上军、下军,奔到黄河边上。荀林父听说郑国已经与楚国讲和,便对将领们说:
“我们晚来了一步,人家已经媾和了,等楚军退走以后我们再去打郑国的主意吧!”
先谷反对荀林父说:“这可不行!我们晋国就是因为军队作战英勇,才能称霸诸侯。如今碰上敌人不打就撤回,这是怯懦的表现。你们愿意逃跑可以,但我坚决不愿意,那样做不如死去!”说完,先谷就率领一部分军队渡过黄河,攻打楚军去了。
荀林父犹豫不决,进退两难。韩厥劝他说:“你是最高统帅,军队不听从命令是你的过错呀!加上又丢失了郑国,这罪过太大了,我看不如干脆进军,即使不能取胜,失败了我们大家可以分担责任,总比你一个人遭受处罚强些吧!”
“也只好这样了!”荀林父下了命令:“全军渡过黄河,征伐楚军!”
楚庄王这时正在黄河边上休整,准备回国。听说晋军已渡黄河,他更想尽快离开,避免同晋国交战。但是他的宠臣伍参坚决不同意,他想与晋军大战一场。他说:
“我了解晋军的情况,他们的将领都是新换的,不能行使命令。尤其荀林父那位副手,他叫先谷,非常固执、任性,自以为是,不听指挥,所以晋军有令不能行,一定会失败的。而且您是楚国的国君,哪有一见敌人就仓皇逃跑的呢!楚国是不能忍受这个耻辱的!”
楚庄王采纳了伍参的意见,下令军队向北前进,迎战晋军。
晋军过了黄河,驻扎在敖山与山之间。郑国暗地里派人对先谷说:“我们郑国对晋国是忠心的,暂时屈从于楚国,与他们签订盟约是迫不得已,只是想保存国家。现在楚军疲累,正是攻打他们的好时机,我们郑国军队愿做你们的后援!”
先谷信以为真,果断地说:“好!打败楚国、降服郑国,就在此一举!”
楚军和晋军开始交战,因为楚军早有准备,所以很快就把晋军打得一败涂地,晋军伤亡严重,大败而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