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最后是什么结局呢?

最后是什么结局呢?

当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时,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英国军队的强大和英国政治的先进性,当时的想法并没有比乾隆皇帝会见英国代表团先进到什么地方。


道光皇帝本来对林则徐寄予厚望,所以才排除一切反对禁烟派的阻力,坚定站在他这一边,给予他很大权力,让他全面负责禁烟。

然而在国和国之间最终比较的是全面实力,在虎门销烟之后,英帝国在议院通过了对清政府作战的决议。

英帝国的坚船利炮之强大,远远超出了清政府所有官员的想像。战争一开始,局势就马上开始恶化,处于失控状态。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朝廷上下一片议和之声,尤其直隶总督琦善议和归来,说英国人只是不满林则徐一人,只要严惩林则徐,一切都好谈。道光皇帝扛不住压力,明知道林则徐冤枉,但事已至此,锅总的有人背,于是亲自下旨:“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到了新疆的林则徐喂过马,扛过木料、站过岗,尝尽冷暖,但林公对国家的忠诚从未改变,去新疆前他愤然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以避之。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朝廷重新起用林则徐,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此时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朝廷财力吃紧,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陕西民变不止,去广西镇压拜上帝会的反清武装起义,但此时林则徐年事已高,身体多病,经不起折腾,病逝于途中,享年66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7
林则徐最后的结局是在老家病逝。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

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

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

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第2个回答  2019-09-14
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后来被罢官,不久后就病逝在了家乡。
第3个回答  2019-09-15
他最后的结局就是回家养老去了,我觉得这样的结局是很不错的!
第4个回答  2023-05-19
身体多病,经不起折腾,病逝于途中,享年66岁。林则徐一生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生不逢时,他打开了大时代的大门,却就此开启了中华民族百年乱世,这是他不曾想到也无法想到的,但正是千千万万林公这样的人,忧国忧民,精忠报国,才有了今日民族复兴的希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