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新片《邪不压正》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如题所述

姜文导演4年磨一剑,“民国三部曲”最后一部《邪不压正》如期上映,但观众口碑却出现两极化,在豆瓣上,它的评分高达7.2分,对于别的导演来说,这已经算是很高的分数了,但对于姜文来说,这个分数足以让很多观众和影评人内心纠葛,因为它是姜文拍的,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让子弹飞》的分数是8.8和8.7分。

我本人赞同周黎明导演的评价:“《邪不压正》是一部飞着的影片。喜欢和不喜欢该片,主要都是这原因。喜欢者看到了飞扬,不喜欢者看到了不着地。”因为对于《邪不压正》这部电影,从画面、摄影、美术设计、布景、人物表演、音乐、剧情等元素来看,唯一能够让观众挑刺的就只有剧情了,《邪不压正》的故事并不复杂,但这么简单的剧情姜文导演并没有按照类型片的方式来讲述,而是在其中揉进了很多他个人对于历史和人性的思考,这些暗藏在情节中的点对于专业的影评人来说,是加分的,但对于普通观众,有些看起来就显得有点“故弄玄虚”。

我觉得,从艺术的角度来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部电影有没有打上导演个人的烙印,这部电影有没有提供以前此类电影没有出现过的审美类型和艺术形式。比如,以前观众心目中的武打片类型都是徐克、袁和平、成龙等香港电影人拍摄的类型,但侯孝贤导演拍了一部《聂隐娘》,武打的方式和故事的讲述上完全颠覆了观众对武打片类型的认知,这在艺术上就是一种创新。侯孝贤导演凭借《聂隐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邪不压正》在剧情的讲述上,也没有按照严格的复仇片的路数来,这打破了普通观众的心理预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观影障碍,但在艺术上,却是加分的。

按照常见的类型片讲述方式,《邪不压正》应该紧紧扣住彭于晏饰演的李天然复仇这条主线来展开,这位能够躲避眼前射过来子弹的年轻人,在片中最大的障碍是心中恐惧,但影片在前半部分几乎没有表现李天然内心的恐惧部分,更多时候,他是带着笑容在屋顶上飞奔,就像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这是姜文导演在挑战观众的心理期待,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自己饰演的蓝青峰和廖凡饰演的仇家朱潜龙之间的心理暗斗。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剧情的主线不突出,观众的类型片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但这些内容,恰恰是姜文导演最想表达的观点,影片前半部分的主题是“寻父”,后半部分的主题是“复仇”和“爱情”,前者是他作为一个导演对于历史和家国关系的思考所在,让他割舍掉这些,我想也就让它失去了拍摄这部电影的动力。

姜文眼中的北平,有一种风情万种的销魂劲儿,对于《邪不压正》的布景,除了赞美,几乎听不到任何异议的声音。就冲着在银幕上复原的这座千年古城,观众走进电影院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观众对于《邪不压正》的两极化的评价,其实反映了现在中国电影面临的两难境地,作为艺术的电影,它需要打破观众的心理预期,在艺术形式和电影的讲述方式上做出探索,这势必引起观众观影时的障碍。而电影的商业属性,又需要导演顺应观众的心理预期,完全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像姜文这样的导演,要让他完全向商业电影妥协,几乎就是要了他的命。我觉得,客观公正地看待《邪不压正》这样兼顾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电影,是对电影人辛苦付出的尊重,也是中国电影之福。

《邪不压正》跟《阳光灿烂的日子》比起来,一定要逊色,一个导演也不可能永远都保持在巅峰状态,但这部影片的闪光点依然不少,就像张艺谋导演曾经说过的,一部电影看完后,观众留下的可能只是其中的几个画面,相信很多看过《邪不压正》的观众,多年以后依然会记得,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个身怀绝技的年轻人,披着披风,在绵延的北平四合院的屋顶上跳跃翻腾,一股“快意恩仇”的复仇欲望在他心中燃烧,最终,他用自己的勇气诠释了“邪不压正”这句天道之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20

电影《邪不压正》是姜文“民国三部曲”系列的终章,那么电影《邪不压正》讲了什么?这部电影选在7月13日上映是有寓意的,因为姜文为纪念抗日战争献上贺礼,这部关于抗日的电影就是姜文为纪念历史量身打造的,电影是电影的姜文风格,充斥着荷尔蒙、美人和阴谋,平平无奇的历史故事被姜文改编成了扑朔迷离的谍战片。

电影《邪不压正》是根据武侠小说《侠隐》改编的,故事背景选在了抗日战争时期,从抗日战争开始前到战争中,一代代中国人为维护祖国,做出了重大牺牲。

北洋年间,北京少年李天然跟随师父习武,无意间亲眼目睹师兄朱潜龙勾结日本特务山本一部,杀害了师父全家,只有李天然一个人侥幸逃脱。

李天然被美国医生亨德勒救下,去美国学医的同时接受了特务训练,十年后李天然回国,打算为师父报仇雪恨,也想保卫祖国免受日本侵略。

可李天然刚回国就被盯上了,李天然搅乱敌人计划的同时,也掉进敌人准备好的阴谋中。李天然利用朱潜龙等人实行反间计,想要将敌人一网打尽。

可神秘人蓝青峰阻止了李天然,李天然分辨不出蓝青峰是敌是友,又因身边充满流言蜚语和陷阱,李天然差点失去良机,最后在恋人关巧红和蓝青峰的帮助下,解开阴谋,完成复仇。

从预告片来看,电影主演有姜文、彭于晏、许晴、廖凡和周韵等人,英雄、美人和阴谋充斥整部电影,让人热血沸腾的同时,也在纪念抗日战争来之不易的胜利,为此姜文特地把电影上映日期订在7月13日,因为那天是中日双方第一次爆发大规模冲突的日子。

第2个回答  2018-12-09
《邪不压正》改编自张北海的小说《侠隐》,一年前一个朋友推荐我看,她的评价相当高,“可能建国以来最好看的华语小说之一。”看了之后,果然不失望,归纳起来有三点——
一是“简”,简言之就是讲了一个海归回国为师父报仇的故事;二是“细和实”,张北海童年在北京生活,他是找来无数老北京地图和照片对照着写这个故事的,写出每条胡同里空气的味道,如阿城所说“我可以给这本小说的读者做导游”;三是“大”,这个大指的是大的时代背景,主角作为一个渺小个体,他的一举一动却牵动了整个抗日初期的中国局势。
姜文之前接受采访时说“因为我不懂‘侠’,所以就不拍‘侠’的部分了。”但实际上,故事里的“隐”也没有了。主角李天然从一开始,就张扬而热血地宣示自己的目的,并直指目标;廖凡饰演的大师兄,作为大反派在小说里只露了三四次面,但在电影里,他几乎是和彭于晏一样的并列男主;而周韵饰演的裁缝关大娘(巧红),干脆直接变成了施剑翘。
拿小说和电影的距离比,并不是批评,姜文的每部电影都和小说相距万里,我意外在于,他居然有办法把这样一个风格和气质的小说,也变成他个人风格的作品。就好比把一杯清茶,变成一瓶高度茅台。
片中有属于姜文电影的所有元素。
张扬狂傲——在清晨的城墙上大声怒骂和大笑,不惧自己的秘密,宣泄自己的情绪;杀人,一挥手手起刀落,献血洒在白衬衫上;酒桌上,与宿敌把酒言欢谈笑风生,刀尖上舞蹈不留痕迹。
性感——屁股,为什么姜文如此迷恋屁股?“因为屁股它就在那呢!”(姜老师语)永恒的屁股这次由许晴老师贡献(据说许晴老师为了完美展现,专门去练了三个月的瑜伽),而许晴老师的屁股也可能是姜文电影里最伤肾的屁股。姜文老师这次还照顾到了女性观众,彭于晏不止一次展现他的完美肉体。
幽默——只要姜文想讲笑话,基本不会冷场。
浪漫——火车、太阳,屋顶上的漫步升级为北平屋檐上的肆意狂奔,钟楼里的约会……以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也是最完美的一次民国北平城复原,带着季节而来,白雪压城,亦或碧绿掩映,各种三百六十度环绕视角。有老北京情结的观众,这次必定大饱眼福。而且,这次的浪漫担当完全由周韵担当,周韵真是史无前例地美。
故事层面,和原著小说相比,从复仇变为抗日。姜文在接受采访时也不避讳这一点,他说想让大家知道我们与日本曾经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但老实讲,《鬼子来了》已经把这件事几乎说得登峰造极了,也成就了中国电影的最高点,所以这一次,尽管绕来绕去,但对于这个问题的阐述没有什么惊喜。
一些小细节仍能看出姜文一些个人的意识喜好,个人尤其觉得有趣的是他对美国人的设计,片中的美国人不但在杀人如麻的中国警察头子面前毫无惧色,甚至在面对开坦克的日本人时也敢对吼:“你动我一下试试?!”但最后这个美国人却被中国人偷摸干掉了。
许知远采访姜文,一个劲儿地把姜文往对“传统”的迷恋里拉,姜文一个劲儿地辩解,看得人直犯尴尬症。姜文真不是。
总的印象是什么呢?其实,我上映之前一周就看了《邪不压正》,看完之后宣传方朋友问感受,我回:“《一步之遥》之上,《让子弹飞》之下,各方面感受都是。”
姜文一直在强调,自己是那种拍完了一部电影之后就忘掉不再去想的那种导演,但他心里真的这么想吗?
在《邪不压正》里,我看到了一种调整,或者调控,这种调整调控是全方面的,包括意识形态和故事层面。
因为《鬼子来了》被封杀多年,以《太阳照常升起》复出把所有观众都轰懵了,不敢说好,也不敢说坏(尽管日后证明,就是好);《让子弹飞》是狠狠地出了一口气(“纯讲故事对我来说很简单,我的专业就是干这个的”当年姜文老师语);《一步之遥》想再玩下大的,结果,砸了。
所以,《邪不压正》怎么看都是一个求稳的作品,或者说,是姜文老师寻找平衡点的一个作品。
很多年前王朔评价姜文:“有他在,我们才好说本大国的电影不都是行活。”拿到今天,还是适用。
这是好事,但对中国电影来说,多少也有点悲哀。
第3个回答  2018-12-27

电影《邪不压正》:

故事讲述的是北洋年间,北京以北。习武少年李天然(彭于晏饰)目睹师兄朱潜龙(廖凡饰)勾结日本特务根本一郎(泽田谦也饰),杀害师父全家。李天然侥幸从枪下逃脱,被美国医生亨德勒(安地饰)救下。李天然伤愈后,赴美学医多年,并同时接受特工训练。1937年初,李天然突然受命回国。

我有,可在线看,高清

“七七事变”前夜,北平,这座国际间谍之城,华洋混杂,山头林立,每时每刻充满诱惑与杀机。一心复仇的李天然,并不知道自己被卷入了一场阴谋,亦搅乱了一盘棋局。彼时彼刻,如同李小龙闯进了谍都卡萨布兰卡。前朝武人蓝青峰(姜文饰),神秘莫测,与朱潜龙、根本一郎关系紧密,更与亨德勒情同手足,但是敌是友,却面目不清。

点头相你就知道

随着中日危机不断升级,各方博弈愈演愈烈。多次为谎言蛊惑、错失时机的李天然,终于下定决心,在裁缝关巧红的帮助下开启复仇行动,并使整个灭门事件和人物底细暴露世间。

该片通过相对时间和空间的环境的虚构,塑造了一群屋顶上的中国人,体面的中国人,严格来说姜文想写出一种体面感,是贴着姜文标签的一壶烈酒,快意恩仇、辛辣有劲,暴力美学恣意于冰雪北平,飞扬于屋顶之巅。

希望能帮到你

第4个回答  2018-09-20
《邪不压正》改编自张北海的小说《侠隐》,一年前一个朋友推荐我看,她的评价相当高,“可能建国以来最好看的华语小说之一。”看了之后,果然不失望,归纳起来有三点——
一是“简”,简言之就是讲了一个海归回国为师父报仇的故事;二是“细和实”,张北海童年在北京生活,他是找来无数老北京地图和照片对照着写这个故事的,写出每条胡同里空气的味道,如阿城所说“我可以给这本小说的读者做导游”;三是“大”,这个大指的是大的时代背景,主角作为一个渺小个体,他的一举一动却牵动了整个抗日初期的中国局势。
说实话,当时我看完这本小说,觉得最合适的导演应该是侯孝贤或者许鞍华,尤其是后者,去年的《明月几时有》,几乎就是香港版的《侠隐》。
有意思的是,《明月几时有》的编剧何冀平,也是《邪不压正》的编剧;主演彭于晏,也是《邪不压正》的主演。只是导演是姜文。我们都知道,虽然他的电影都来自小说,但小说从来就不是他眼中的电影。所以《侠隐》就变成了《邪不压正》。
我是带着这样的预期心里进入影院的,看完之后感觉还是有点意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