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

如题所述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岁节(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那么你了解它的来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春节的来历吧~

春节的来历

话说在古代某个时候有一位聪颖过人的少年名叫万年,家境贫塞,需要每日进深山里砍柴来维持自我生计。

由于那时没有计时器,无法测量具体的时间,从而导致他不知何时出发而又何时返回,这个间题常常困扰着他。在日复一目的砍柴生活中,他慢慢总结经验,力求弄清楚每日出日落的规律。

传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意识到可以利用树木的影子来观测时间,经过几天的刻苦钻研,他创造了一种利用倒影来测量每日时刻的仪器。但这种仪器有一个缺陷,就是无法在阴雨天使用。

有一次,万年饮用山泉水的时候,水滴敲打石块的声音突然激发了他的灵感。水滴有规律的滴滴声不正是计量时间的好方法吗?万年就是这样凭借着他自己的创造发明,计算出了一年的长短,并且同样也记录了特殊时日,例如夏至、冬至。

“万年”为老百姓所熟知,其实并非通过百姓口耳相传的力量,而是因为当时的君主(祖乙)的大力支持。那时候,关于时令的问题也困扰着举国上下,万年带着他的发明向国君自荐。尽管当时也有愚昧的大臣向祖乙建议应该以诚心祭天,向上天祈求如何获知一年四季和每日天气的情况,但结果可想而知,都是无用之功。

万年的设计终于在这个时刻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继而被国君大为赏识,并提供财力支持他建设相应的计时测时的仪器,为天下所有的人家造福。最后,万年最终完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历法——万年历法,并由祖乙以一年的开始为春天的理由将新年的第一天定为“春节”,普天同庆。

此后,老百姓知道了万年,他为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老百姓心中为了感谢他,把春节也就是开年第一天称为“过年”,而在过年的时候,我们见到的家家户户墙上的寿星图,也是为了纪念“日月寿星”——万年。

春节的习俗

1、扫尘

扫尘是中国老百姓每一年必须经历的事情,也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传统习俗。每当一年将尽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对自己居住的地方进行一次大扫除,清洗各种厨具,擦拭门窗地板,更换床单被褥。扫尘的意义是为了将一年不好的事情全都赶出家门,迎来新一年好的运气。

2、放鞭炮

春节放鞭炮最早是用来驱除邪魔鬼怪的。根据传统的民间传说,据说春节放鞭炮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是古时候一种凶恶的独角鬼怪,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有了火药后,人们就用火药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制筒,也称爆仗或炮仗。另外,放鞭炮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氛围,放完鞭炮满地的红色代表喜庆、幸福、吉祥。因此,在这个一个喜庆的节日,都会放鞭炮庆祝。

3、贴对联

春节的时候,人们还会把贴了一年的旧对联撕下来,换上全新的新对联。有些书法家会亲手写对联,将自己对下一年的展望写在对联之上,但愿下一年能够心想事成。贴门神的习俗一般出现在农村,人民习惯把大大的门神贴纸站在自己厚实的木质大门上,起到了驱逐厄运,开门迎财神的作用。

这就是关于春节的来历了,所以春节又叫做过年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28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老的农业祭祀,其正式形成在汉代,汉武帝命司马迁等作《太初历》,定夏历正月为岁首,每年的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正式规定公历元月一日称元旦,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

春节来历有:春节源于腊祭说、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年”兽说、源于虞舜时期祭天而兴起说、源于古代的字书把"禾"字说、“压岁钱”说、源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说、门神说等。

我认为在春节众多的来历中,最值得一提有4个,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春节的来历之一:源于腊祭说🌹✨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虔诚奉上各式祭品,答谢祖宗与家神的保佑恩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康宁。腊祭这种中国民俗最早始于周代。不论官宦之家还是平民百姓家,年底都要举行一次“岁终之祭”,规模之盛大隆重为一年中之最,这次祭祀活动的名称就称作“腊”,有多种古籍为证:《玉烛宝典》:“腊,一岁之大祭。”《独断》:“腊者,岁终大祭。”《荆楚岁时记》:“孔子所以预于腊宾,一岁之中盛于此节。”古人逢腊月就要围猎,以捕获的禽兽作“牺牲”祭祖宗。

在先秦时就有一个祭祀的礼叫做“蜡祭”。“蜡祭”在《礼记·郊特牲》等文献里有记载,它是年终的一次酬神大祭,以感谢天地诸神带来农业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春天许愿,岁末谢神。蜡祭的对象称之“八神”,包括农业的创始神、河渠神、堤坝神、昆虫神等。甚至包括猫神和虎神,因为它们帮助消灭了破坏庄稼的田鼠和野猪。

古籍中了解到上古时期也有岁首祭祀和议政、宣政的仪式。《尚书·舜典》(传世的伪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中说:月正元日帝舜到太庙中祭祀帝尧,和四方君长共议国政,并大开明堂四门,向百姓颁布政令。我想这可能就是后世君臣新年朝贺拜年的滥觞吧。腊祭和岁首祭祀时间接近,尾首相连,所以秦汉时期把这两祭并称为“正腊”,以后两祭又演变为包括年前和岁后为期近一个月的广义上的春节。


✨🌹春节的来历之二:虞舜祭天说🌹✨

关于春节的起源传说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

在历史传说时代,诸城、莒县一带为东夷活动地域之一,东夷为少昊之后,为我国较早的部落之一。故徐旭生认为蚩尤为东夷部落之长,涿鹿之战蚩尤败北,炎黄部落文化东进,至尧舜时期。

但泰山祭天不同于一般祭天,而是帝王或者部落联盟首领的祭天,如虞舜东巡于泰山上祭天;莒县陵阳河所发现的陶文之祭天,可能系当地氏族一级的祭天;诸城前寨所出土的陶文,当属部落一级的祭天。从前寨遗址丰富的内涵及复杂的地层关系可以看出,该处的先民是一个崇拜鸟与日的较为先进的部族,也是当时部族的文化中心。值得注意的是,该地距相传舜生地“诸冯”不远,同属于潍河流域,很有可能是虞舜在未被推选为部落首领前,曾在此活动过或者就是他所属的部落。当然,莒县陵阳河遗址,也同样与虞舜有关,甚至是虞舜在前寨或陵阳河两地,曾经进行小规模、部族级的祭天,而被推选为部落首领后,又把诸城前寨所祭天之习俗,带到泰山之上,上升为帝王级的祭天了。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春节的来历之三:“年”兽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春节。


✨🌹春节的来历之四:源于古代的字书"禾"字演变说🌹✨

话说这“年”字,最早见殷墟卜辞。甲骨文字形上为“禾”(谷穗饱满下垂的庄稼),下为“人”,整体像人背着收获的谷物,属于会意字,意思是庄稼丰收,“人”也兼声旁。卜辞中常有“求年”、“受年”的说法,就是祈求庄稼丰收之意。

因为商代一般为一年种一季庄稼,一年只收获一次,所以“年”也引申为时间单位,即12个月。卜辞中有“至于七年”、“至于五年”等说法。

年:《说文解字》本作秊。谷熟也。从禾千声。篆书楷化,使楷书中有了年字的这种写法,而这种写法,又直接影响了今草“年”字的写法,许多当代书法家,只顾模仿古人的字迹,不去深追草书字形的来源。

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从“年”字本义和引申义大家可以知道,至迟从商朝开始,中国就已经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农业国。


春节的来历南北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家团圆、走亲访友、看望长辈等,愿我们能将这些饱含浓浓亲情和美好心愿的习俗牢记心中,代代相传。

第2个回答  2020-07-05
第3个回答  2023-03-01
春节的来历:传说,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至,出来食人,使人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这种凶恶的猛兽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 在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燃起熊熊大火,年听到爆竹的响声,便逃走了。以后,人们开始以挂红灯、放爆竹、吃年饭来庆祝新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