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在设计与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如题所述

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四点: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学习策略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开始一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之前,每个教师都要思考:通过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应该获得那些知识和能力?怎样设计教学能适应这个班级的学生,学生能否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这就是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即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教师在理论上应重点关注知识目标的分类,在技术上关注目标导向教学设计中怎样确定和表述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怎样避免教学目标表述的含糊性及知识、技能教学目标设计要注意的问题。为此,我认为设计好教学目标要把握住这样几点:1、全面设计教学目标不能只注重知识领域的目标,而忽略其他领域的目标。2、不能以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代替教学目标。3、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要求,准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4、正确处理教学目标与实施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二、 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般分为导入、新授和结束三个阶段。导入的设计没有固定模式,它完全因教学氛围、对象、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其主要作用是引起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兴趣。课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质量。一般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开门见山式、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式、故设悬念式、启发诱导式、故事导入式、谜语导入式、实验导入式等。新授阶段是上课的主体部分,要求学生对新任务有实质性的理解,教学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同新授环节的课堂结构是否优化预设有关,要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应运用以下方法:1、设计新颖教学,引起学习兴趣。2、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3、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条件。结束阶段的设计也非常重要,一般在教学终了时,教师要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文的精要之处进行点化、揭示、气势如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同感,对巩固所学知识和学会运用所学的新知识,用实践检验知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教师常采用:1、归纳法、2、迁移法、3、点拨法、4、前后呼应法、5、设疑激趣法、6、情感升华法。
总之,教学过程的设计可以说学问很深,需要教师们潜心研究。特别是职业教育对广大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要求更高,一方面要重视围绕让学生体验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和享受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乐趣。

三、 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我认为应充分注意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及行为发展三个方面。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教师要理性把握这个规律,认真贯彻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各类教学对象,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创设各种氛围以适应不同风格的学习者。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取长补短,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感发展也是教学内容设计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真心实意热爱学生。2、寓教于乐、寓教于趣。3、以情施教,以情育情。4、注意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的协调统一。5、发挥情感因素的维持作用,磨练学生认知活动中的意志。学生行为发展规律在教学设计中更是需要教师多加思考的问题,更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地位。

四、 学习策略的设计
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提出要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虽然仅仅调整了两个字的位置,但里面蕴涵的教学思想却非常丰富。“我要学”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学习动机被激发、被增强的结果。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动态实施过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开展教学过程的一个关注点,有一般要注意这样几点:1、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关切。2、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发现和优化学习方法。3、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信心。4、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获取满足感。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将学法指导有机溶入教学过程之中。

幼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1.选择适宜、恰当的内容,与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应该删除。2.所选内容应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即以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又有发展的空间。3.所选内容应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既具有适度的新颖性,又要避免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应着重于幼儿身边的科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8
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同以往的教案,具体地讲教学设计的编写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开始一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之前,每个教师都要思考:通过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应该获得那些知识和能力?怎样设计教学能适应这个班级的学生,学生能否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这就是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即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教师在理论上应重点关注知识目标的分类,在技术上关注目标导向教学设计中怎样确定和表述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怎样避免教学目标表述的含糊性及知识、技能教学目标设计要注意的问题。为此,我认为设计好教学目标要把握住这样几点:1、全面设计教学目标不能只注重知识领域的目标,而忽略其他领域的目标。2、不能以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代替教学目标。3、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要求,准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4、正确处理教学目标与实施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二、 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般分为导入、新授和结束三个阶段。导入的设计没有固定模式,它完全因教学氛围、对象、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其主要作用是引起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兴趣。课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质量。一般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开门见山式、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式、故设悬念式、启发诱导式、故事导入式、谜语导入式、实验导入式等。新授阶段是上课的主体部分,要求学生对新任务有实质性的理解,教学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同新授环节的课堂结构是否优化预设有关,要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应运用以下方法:1、设计新颖教学,引起学习兴趣。2、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3、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条件。结束阶段的设计也非常重要,一般在教学终了时,教师要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文的精要之处进行点化、揭示、气势如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同感,对巩固所学知识和学会运用所学的新知识,用实践检验知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教师常采用:1、归纳法、2、迁移法、3、点拨法、4、前后呼应法、5、设疑激趣法、6、情感升华法。
总之,教学过程的设计可以说学问很深,需要教师们潜心研究。特别是职业教育对广大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要求更高,一方面要重视围绕让学生体验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和享受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乐趣。
三、 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我认为应充分注意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及行为发展三个方面。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教师要理性把握这个规律,认真贯彻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各类教学对象,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创设各种氛围以适应不同风格的学习者。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取长补短,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感发展也是教学内容设计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真心实意热爱学生。2、寓教于乐、寓教于趣。3、以情施教,以情育情。4、注意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的协调统一。5、发挥情感因素的维持作用,磨练学生认知活动中的意志。学生行为发展规律在教学设计中更是需要教师多加思考的问题,更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地位。
四、 学习策略的设计
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提出要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虽然仅仅调整了两个字的位置,但里面蕴涵的教学思想却非常丰富。“我要学”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学习动机被激发、被增强的结果。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动态实施过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开展教学过程的一个关注点,有一般要注意这样几点:1、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关切。2、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发现和优化学习方法。3、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信心。4、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获取满足感。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将学法指导有机溶入教学过程之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9-27
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同以往的教案,具体地讲教学设计的编写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开始一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之前,每个教师都要思考:通过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应该获得那些知识和能力?怎样设计教学能适应这个班级的学生,学生能否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这就是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即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教师在理论上应重点关注知识目标的分类,在技术上关注目标导向教学设计中怎样确定和表述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怎样避免教学目标表述的含糊性及知识、技能教学目标设计要注意的问题。为此,我认为设计好教学目标要把握住这样几点:1、全面设计教学目标不能只注重知识领域的目标,而忽略其他领域的目标。2、不能以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代替教学目标。3、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要求,准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4、正确处理教学目标与实施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二、 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般分为导入、新授和结束三个阶段。导入的设计没有固定模式,它完全因教学氛围、对象、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其主要作用是引起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兴趣。课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质量。一般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开门见山式、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式、故设悬念式、启发诱导式、故事导入式、谜语导入式、实验导入式等。新授阶段是上课的主体部分,要求学生对新任务有实质性的理解,教学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同新授环节的课堂结构是否优化预设有关,要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应运用以下方法:1、设计新颖教学,引起学习兴趣。2、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3、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条件。结束阶段的设计也非常重要,一般在教学终了时,教师要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文的精要之处进行点化、揭示、气势如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同感,对巩固所学知识和学会运用所学的新知识,用实践检验知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教师常采用:1、归纳法、2、迁移法、3、点拨法、4、前后呼应法、5、设疑激趣法、6、情感升华法。
总之,教学过程的设计可以说学问很深,需要教师们潜心研究。特别是职业教育对广大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要求更高,一方面要重视围绕让学生体验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和享受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乐趣。
三、 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我认为应充分注意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及行为发展三个方面。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教师要理性把握这个规律,认真贯彻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各类教学对象,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创设各种氛围以适应不同风格的学习者。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取长补短,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感发展也是教学内容设计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真心实意热爱学生。2、寓教于乐、寓教于趣。3、以情施教,以情育情。4、注意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的协调统一。5、发挥情感因素的维持作用,磨练学生认知活动中的意志。学生行为发展规律在教学设计中更是需要教师多加思考的问题,更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地位。
四、 学习策略的设计
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提出要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虽然仅仅调整了两个字的位置,但里面蕴涵的教学思想却非常丰富。“我要学”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学习动机被激发、被增强的结果。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动态实施过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开展教学过程的一个关注点,有一般要注意这样几点:1、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关切。2、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发现和优化学习方法。3、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信心。4、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获取满足感。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将学法指导有机溶入教学过程之中。
第3个回答  2013-10-10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增加学生参与的量和深度。经常用小组活动的形式,有的时候是两个人活动,有时后也可能是6个人的小组活动。但是有一些小组活动的实效性并不是很强。有时,四个人的活动,实际上两个人就够了,那两个人只是在看。有时活动任务过多,学生活动起来乱成一片。还有的活动所需要的语言难度大,使学生在活动时不得不使用中文。为了更好的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在组织小组活动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活动中要选择合适的角色。我们把学生分成很多的小组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参与,小组之间发生一些互动交流要比老师一个人对大家交流效果要好的多,小组活动的时候教师只是一个辅助活动的助手,学生是主体,这就增强了学生在活动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活动的角色要有趣,深受学生喜爱,角色要贴近学生生活。角色的语言也要符合学生实际。2: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设计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活动中的分工。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的时候要想到每个人可能都要说什么,期望他说什么,可能都说什么,这就需要有一个基本平均的任务,都做什么?需要几个角色就应该是几个人的活动。这些都是需要计划的,每个人在活动中都会有不同的分工,都有自己的任务,要精心计划他们的任务,这样就不会产生有些人在外边旁观没有机会参与的情况。3:根据学生的层次来分配任务。学生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老师在分工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不同能力层次,就要有些任务难点,有些任务容易点,穿插着来。有些人的话长点,有些人话短点。分工时让学生自己来,你想做这个,我想做那个,这比教师分任务要强要有实效,学生自己领任务和教师分配任务结合起来进行。让学生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做什么,能不能做得到,要做成一个什么结果,这样做出来才有一个目的。4:要把握好时间。老师说group work以后要考虑用多长时间学生能准备好,进行完活动要用多长时间,这样避免有的人刚闹明白要做什么或是刚分完工还没开始工作老师就喊停了。此外,还要注意对小组活动的组织,有的时候老师给的活动时间学生没有活动,光顾着分工分角色了,这种就是一种无效的小组活动。所以组织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