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急求

如题所述

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泽东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六月三日,第二次游过长江,从汉阳穿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四日,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从汉阳到武昌。毛泽东在武汉两度游长江,心情舒畅,挥笔写下《水调歌头·游泳》。从1956年到1966年的10年间,毛泽东共畅游长江17次。“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便是他第一次游长江时写下的名句。又食武昌鱼,并非在武汉打捞的武昌鱼,而是从长沙带到武汉的武昌鱼。毛主席那次吃的武昌鱼,是他掌勺烹制的。赴武汉那天上午,专列还停在长沙。突然,毛泽东身边的警卫来通知他们快做准备,马上就要动身。他和李师傅这才匆忙把准备在长沙烹制的食品收拾起来,其中就有长沙地方提供的武昌鱼。当时专车上还没有电冰箱,运行时要吃的鱼、肉类食品,就冷藏在放有冰块的自制冰箱里。吃饭的时候,车子已经到了武汉,程汝明就为毛泽东烧制了武昌鱼。他是将鱼和紫苏叶子放在一起烧的,这是湖南人喜欢的一种烧制方法。紫苏是多生长于中国南方的一种草本植物,籽可以榨油,叶子可做菜食用。程汝明只加了少许料酒、盐、味精,烧制得十分清淡。毛泽东食后,觉得很可口,游泳后挥毫填词时,还难忘悠然的鱼香。“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古民谣,自然浮出脑际,他稍加变动,用于自己新词的开篇。毛泽东不太爱吃大鱼,喜欢吃小鱼。特别喜欢吃鱼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7
挂号费减肥快关机了芳芳局下班都看到好的好的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