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一诗的主题

如题所述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
 这首诗记叙的应是两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暂相见后即又离别的景况,这从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可以知道。“东风”即春风,隐指季节;紧随着用“百花残”点出时令,是为春暮。在这样的时节,两个相爱的人儿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却又不得不面临着分离。相见本已是万分“难得”,而离别就更为“难舍”。按一般而言,诗歌是先写景,后抒情;在这里,作者却是先述离情,再描悲景,更衬出诗人处于“两难之境”的伤悲心情。“难”之一字,是为全篇的诗眼。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紧接着,作者在颔联连设两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个意象的出现,极为熨贴。“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
 末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带有梦幻般的神话色彩。“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是很恰切的。“青鸟”,是神话中给王母娘娘当信使的神鸟。当时,诗人处于玉阳山东山,虽与恋人同处一山,距离不算遥远,但因为他们的爱情不能见容于社会,所以会遭遇到种种的波折和阻碍。句中的“无多路”,可作“没有多远的路”或“没有别的什么路”来理解,但无论是哪一种解释,诗人却都只能寄希望于“青鸟”来探听消息,可见他们的相见是多么的难!以此回扣“相见时难”,也更进一步突显出“别亦难”,这样就使得全诗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5
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做诗的标题。 诗人自己都不做标题, 那它的主题往往后人看来是朦胧的或是有争议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首诗虽然无题,但却能看出他强烈渴望自由的爱情,对爱情充满了迷惘的幻想——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2个回答  2013-12-05
1、一说是写给友人。2、写给妻子,吟哦爱情。
二者皆有道理。
第3个回答  2013-12-05
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奠定了全诗的悲剧基调。“悲莫悲兮生别离” ,生离死别当然是人生一大憾事,热恋中的双方由于种种原因被拆散从此天各一方更令人悲叹。首句的“别”为全篇诗眼,“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此诗开篇就使读者进入黯然销魂的悲剧氛围。原本就“多情自古伤离别” ,再加上两个“难”字更表现出深沉的悲哀之情。律诗的格式严谨,遣词造句极为讲究,很忌讳词句重复,但此句相同的“难”字两次出现,不但令人不觉重复冗沓,还有一种回环往复地吟咏离别哀伤的感觉。而且,这两个“难”字的意义有所区别。第一个“难”字写久别之后的双方由于环境、人为因素等造成的阻碍想要相见很困难,偏重于客观上的“难”; 第二个“难”字既然相见很困难,那么短暂相见后更加长久的分别让人更加难以忍受,充分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在离别时分的相互依恋,偏重于主观上的“难”。以往抒写离别的诗句较多侧重客观上的“难”,如 “别日何易会日难” 、“别易会难,各尽杯觞” ,相较而言,李诗的第二个“难”字处理得更为新颖、动人,通过两个“难”字在一句之中同时既写相见又写离别,体现了律诗高度凝炼的特点,也使得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更加绵长幽深、分别更加凄凉苦楚。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历来就有多种解读,究竟是具体的暮春时节景色还是仅仅是一个象征、虚拟的背景,表达“见难”与“别难”的无可奈何,许多注家都各执一词。本文认为,这一句诗表面是写分别的时节是在东风无力、百花凋残的暮春,但“一切景语皆情语”,此句更像是为表达恋人的离情别怨而营造出的景象,双方历尽艰苦才得以相会,又要在短暂相会之后不得不重新分别,这种伤感无助就像春色消逝一般无可挽回、令人叹惋。此外,“东风无力百花残”还带有流年似水、青春易逝的感伤之情。这句诗写得情景相生、虚实相间,既承接了上句离别的悲剧意蕴,也突出了短暂相聚的美好珍贵。首联第一句是抽象的情,第二句是具体的背景,两句连在一起使情变得具体可感,使背景变得具有概括性的内涵。于是引出了下面的千古名句。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春蚕”和“蜡炬”既精微具体又抽象独特,与第一句的叙述、第二句的描写、三四句的象征排列在一起,“难”这一客观存在与主观感受的结合变成了蚕丝、烛泪一样感人的执著了。蚕丝,给人以缠绵缱之感,南朝乐府民歌中就有这样的诗句:“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丝”谐音“思”,蜡烛常象征别恨,杜牧诗云:“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至死不渝的爱情,爱情与生命共存亡甚至超越生命,结合首联,坚定顽强的爱情不受外物的影响制约。周汝昌先生对此联做出了诗意的解读:“春蚕自缚,满腹情丝,生为尽吐,吐之既尽,命亦随之;绛蜡自煎,一腔热泪,爇而长流,流之既干,身亦成烬。”春蚕和蜡烛的意象表达了男女情爱生活中的独特体验,爱情是双方具备,本文认为全篇都在写双方,而不像一些注家所言是分别写女方和男方。三四句用比兴手法咏叹爱情的忠贞不渝,生动形象的表达爱情生活中的独特心理,极具感染力。同时具有刘勰所说的“隐秀”的审美特点,“状溢目前曰秀” ,用生活中很普遍常见的物象,形象生动;“情在词外曰隐” ,赋予生活中常见物象以独特的审美含义,使春蚕和蜡烛成为传达独特爱情体验的媒介。这句诗通过爱情体验表达出更深刻丰富的哲理,多义性,人对事业、信念等的执著,还极具哲理性。情、象、理在一句诗中得以全面表现,生动形象的表达、独特的爱情心理、普遍美好崇高的感情。不用典故而别出新意、独创佳句,且字词通俗易懂,所选取的物象普通常见,这些都为其广泛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也是此句诗能够成为生命不朽的千古名句的原因。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直写情感,设想离别之后双方互相思念,运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与颔联同样不可分别作实解。描写恋爱双方由于长期思念恋人而云鬓改色,又因感慨年华流逝而倍增思恋;长夜漫漫,因思念而辗转反侧、无法成眠,于是在冰冷凄清的月光下吟诗感怀,排遣难以遏止的相思。这句诗是相恋的男女设想别后情景,二人因刻骨铭心的相思而痛苦伤怀,互相劝慰。明知不可避免相思之苦但还是希望对方多多保重,将相知相爱在临别的相互嘱托中更加细腻生动的表达,体贴入微,难有效果的叮嘱更能表现深挚的爱情。“改”表达无法相见的两人感慨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痛苦心情,“寒”字突出二人天各一方,在凄冷的月夜形单影只、茕茕孑立时身寒与心寒的双层感受。“晓”与“夜”表面点出具体时间,高度概括了男女主人公日日夜夜、时时刻刻都独自孤寂凄清的思念对方。颈联两句诗具体细腻平实的情感描写使得“难”“无力”“残”“尽”“干”这些抽象的悲哀变得富有人间味、亲切感。而五句更有人情,六句在人情之中更流露出一种飘然的寂寞。中间两联,一为永恒的爱情誓言,一为琐碎的生活细节,相互连接似不协调,却正是作者构思巧妙所在。此四句实为整体,相互补充说明。互文理解,不可分开以男女对应理解。全篇特别是中间两联都是涉及双方,并非第三、第五句讲女主人公、第四、第六句讲男主人公。五六句对三四句山盟海誓、至死不渝的爱情进行烘托渲染,临别之前的相互叮咛、倾心体恤,体现了相互之间的深刻了解,正是崇高爱情宣言的具体表现,使爱情得到了更加细腻深婉的延伸。六句诗下来,抽象、具体、人间、宇宙、叙述、抒情、描绘、象征都有了,最后两句有点超人间、仙境的感觉。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营造出一个如梦似幻的意境。“蓬山”仿佛是神秘莫测、遥远难及的另一个世界,象征男女主人公山海相隔、不得相见,“青鸟”为信使,表层含义似为这一对久受离别折磨的恋人还怀有乐观的信念,虽然山海相隔、遥遥难见,仍期盼能有“青鸟”作为信使相互传达思念。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典故多于女性有关,与一种不成功的、被阻隔的、终未断绝的、朦朦胧胧的情感有关,此处“青鸟”意象的运用也有这种特点。结合全诗来看,末句与首句的“难”和“别”呼应,透露出绝望之情。“蓬山”实与诗人另一首无题诗中“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表达的含义相通,即明知蓬山此去不可再见,但分别时仍相互宽慰,给对方留有希望,“末路不作绝望语,愈悲!”结合全诗来看,总的情绪是愁、是寂寥惆怅、是美好的感情由于遥远和阻隔成为没有结果的相思和痛苦,但相恋的人却还执著,还相信感情具有穿透一切的神奇力量,用希望写绝望,使全诗的悲剧色彩在结尾处更加浓重。此诗首联营造出离别时感伤的悲剧氛围,颔联生动形象地表达美好崇高的爱情体验,颈联具体描写两人不尽的思念和相互体恤之情,尾联相互安慰,明知相见无望却还给对方留下希望。全诗营造出恍惚缥缈而又委婉缠绵的意境与情感,余韵无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