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这首诗中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诗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具体原文如下: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①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②。   

问渠③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④来。  

诗词注释 

1、半亩,言其小也

2、鉴,镜子

3、影,水中倒影

4、徘徊,流动不绝貌

5、渠,水,指方塘

6、如许,这样。哪得,怎么会。如许:这样。

7、为,一作“谓”,答词

主题思想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进步。

有人以为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所以只宜于写景抒情而不宜于说理。这有几分道理,但不能绝对化。因为理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出来,从而使得它与景和情同样富于吸引力。同时,理本身所具有的思辨性往往就是非常引人入胜的。(枚乘《七发》正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古今诗作中并不缺乏成功的哲理诗。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如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句无束,自由自在。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己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9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①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②。

问渠③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④来。
第2个回答  2020-12-09
问梁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