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后因以“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却让第三者坐收其利 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
在《马说》一文中,作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阐述了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不平,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具有很强的针砭时弊的意义。我认为《马说》一文,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也有一些很好的启示。
启示一:教师要做伯乐,善于发现学生中的千里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常有。”开宗明义,点明伯乐对于千里马的重要作用。现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大量的新型人才,应关照到每一位学生。先圣说“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乐哉!”在你众多的学生中间,定会有几匹特别有潜质的准千里马。他们需要教师予以特殊关注,刻意培养,以使他们将来成为正真的千里马,驰骋在祖国千里大地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君不见邓亚萍的启蒙省队教练,在众多的选手中,发现了身材矮小、基础并不突出的邓亚萍身上的那股不服输、坚韧顽强的拼劲。从而有意指导,终而让国歌在许多国际赛场上一遍又一遍的响起,为祖国赢得了莫大的荣誉。
有潜质的学生,可能他特别调皮,可能他成绩不是很好,可能让你很头疼。但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洞悉他们隐藏的长处,培养他,成才他,不亦快哉!不要忘了那句话“你的呵斥中有瓦特,你的教鞭下有牛顿”。而致使“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的憾事,更不能做“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的愚事。
启示二:作优秀的食马者,让千里马食的饱,做到因材施教。
祖师孔子在教育弟子时,倡导并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针对弟子的不同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千里马的成长需求与常马大不一样,“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他们要日行千里,所以食料在量和质方面要求的高一些。正像一些有特殊潜质的学生,如果他们天赋文学,那就会好读书;如果他们天赋数学,那就会好演算;如果他们天赋体育,那就会好运动;如果他们天赋绘画,那就会好涂鸦。作为教师,就要在这方面给予特别关注和加强,促其进一步发展,终成人才。而不要做“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