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达到消费者均衡条件就能实现消费者均衡

如题所述

达到均衡条件意味着消费者实现了最优的消费,因此其不会再改变其消费方案,是为均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效用做大化,即在一定的预算约束的条件下,来实现效用的做大化。在经济学中的均衡则是: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平衡,因而变动的净趋向为零的状态。买东西的时候,如果很喜欢 首先要想想自己是否需要这个东西,如果没办法说服自己,就试着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如果某样现在看上的东西,以后再出了新款,还是会再换,就不要买了,或者进行思维转换,比如你先看上了一个发带,你可以想想发带还会出新款,我今天如果喝杯奶茶,那我今天的快乐就有了,不会担心奶茶出新款。
假定商品计量是连续的,货币计量也是连续的(在整个市场的庞大量来看,这个观点近似成立),那么均衡条件自然是“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当然只有“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了。下面进一步解释一下最后一句话为什么这么说:
假定了计量连续性,那么上面的结论成立。但事实上,货币和商品不连续,也就是你只能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的买。达到均衡的时候,你1元钱买的苹果和面包的效用一样,只有两种商品边际效用和价格的比一样这一点才能在数学上成立。
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相等的:“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 “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举个例子~比如说你买了一个商品边际效用是100,价格是10,那么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就是100/10=10~再来计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最后10元带来的效用是100,应为商品单价就是10元,所以我们不知道最后一元的效用,只能采取平均的方法,也就是100/10=1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18
达到均衡条件意味着消费者实现了最优的消费,因此其不会再改变其消费方案,是为均衡。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