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概括事件?大神们帮帮忙

语文方面总结一下,,急!!

概括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叙事件、所说道理、所言事物、所抒情怀综合地进行判断、理解、分析和整合。它要求在准确理解文章句、段、全文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全文的主要内容。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概括的表述一般要用陈述句,即肯定的判断句。 1、知道概括段意的要求。 (1)让学生知道概括段落大意要完整。 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反复强调的就是概括的段意要完整,不要把内容遗漏。有些段落课文文字较长,但层次很清楚,不过,学生不容易把握住主要内容。在这个情况下,可以先引导学生分层,概括出层意,理解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层意概括出段意。 (2)让学生知道概括段意要简要。 强调了完整,很多学生概括出的段意就变得冗长,罗嗦,做不到简明、扼要。怎样让学生把握住“简要”呢?在教学时,要采用比较选择。例如,让学生回答后,随机打出两种不同语句的段意,然后让学生比较,从而让孩子明白,概括段意时,要用简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交代清楚,交代完整,没有必要在段意中作详细的描绘。这样指导后,再让学生依据这种方法,试着写几段的段意,学生慢慢地也就会举一反三了。 2、交给概括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A 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用概括的一句作段意。 B 摘过渡句: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2)串连法(串连层意、句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段中无重点句,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3)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4)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5)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指导学生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三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教给捕鱼的方法要比馈赠几条鱼重要得多。”同样,教给学生方法要比传授的知识重要的多。学生学会概括段意的规律和方法后,就能独立地学习概括段意,遇到困难也可以迎刃而解。 我们知道,语文教材中以记事、写人、状物、写景体裁为多,在教学中,把概括这几种体裁的段意的方法作为拓展的内容教给学生。 一般来说,写人的文章离不开记事,往往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反映人物的某一特点。这两种体裁的文章可以采用同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把一个事情过程的意思,也就是每段内容意思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来。因此,可以这样的模式来尝试概括段意:谁在什么地方(或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 而状物、写景的文章往往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如外形、性能、用途等。这类体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时不可用标题或问题式来概括。我设计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怎么样,再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完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13
要全面地概括某种事物,首先必须要对这种事物进行研究。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这项工作完成之后,才能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其次,要学会恰当地叙述。叙述的时候,一般的逻辑是这样的:(1)这个事物的发展演变的历史。比如你要叙述“企业”这个概念,就要把他的来龙去脉讲清楚。(2)下一个定义。(3)按照不同的标准分分类;(4)从这个事物和相关事物的区别联系当中去把握。上面讲的是要说明“是什么”的问题。然后,可以根据情况阐明这个事物的因果(“为什么”)以及对策和价值(“怎么样”)。这样叙述下来,就比较全面了。 上面所说,供你参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7-19
一,抓住题眼,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接着文章,扣住题眼,去了解内容。
三,读每一个自然段,概括题意。
四,写成这样连段成篇成文章的完整内容。
五,了解写作的目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品质。
六,表达作者的感情。
🔺叙事写人的文章要弄清五要素,在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要按起因,经过,结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