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出生哪年?又是怎样出的名?

认真回答我必采纳

生于1870年4月22日 1887年5月20日其兄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在彼得堡大学生物系就读时因参加民意党策划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行动被绞死。同年,列宁中学毕业,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大学一年级时因在学校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流放到喀山省的偏僻农村监视居住,后因为他的母亲向政府当局申请,列宁改到萨马拉省乌里扬诺夫姐夫所居住的农村继续被警察公开监视居住。列宁在此自学了大学法律系课程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特别是《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由此接受并一生坚信共产主义。1892年,列宁写下了其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同年,获得沙俄政府教育部批准,以彼得堡大学法律系校外旁听生资格赴彼得堡参加大学毕业国家考试,获金质毕业奖章与大学毕业证书。随即进入彼得堡一家律师事务所从事见习律师,并参加了当地马克思主义者组织的工人小组活动。1893年之前,列宁在伏尔加河畔的港口城市萨马拉担任律师,同时积极参加革命宣传,并加入了当地的马克思主义团体。随后移居圣彼得堡,创立了“圣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1895年12月7日再次被捕,被当局判罚14个月监禁,关押在圣彼得堡监狱中。1897年2月,刚刚出狱列宁被流放到东西伯利亚叶尼塞省米努辛斯克区的舒申斯克村——一个远离公路几百英里的偏僻村庄。在这里,他结识了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俄国的著名学者普列汉诺夫和一些知名人物。1898年6月,列宁与社会主义活动家娜德斯达·克鲁普斯卡娅结婚。在流放期间,他撰写了30篇以上的理论著作,其中《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于1899年4月完成并出版发行,本书首次以“弗拉基米尔·列宁”作为他的笔名。1900年流放期满,列宁曾被允许回到圣彼得堡(1924年~1991年改名为列宁格勒),随后赴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然后又到斯图加特、慕尼黑、莱比锡、布拉格、维也纳、曼彻斯特和伦敦,从事反政府的职业政治活动。在德国慕尼黑他与马尔托夫合作创办了第一份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报纸《火星报》,然后先后在莱比锡、伦敦出版。期间他使用过很多别名,最终以“列宁”作为正式名。1901~1902年,列宁撰写了日后在俄国革命中极具影响力的《怎么办》一书。该书明确表示反对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批评党内的“经济派”路线,认为落后群体应接受先进群体的领导,要求把党建设成一个以“职业革命家”为先锋核心、有着严密组织纪律的机构(即民主集中制)。1903年列宁出席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中列宁的观点遭到马尔托夫、托洛茨基等人的反对,其思想被批评为“雅各宾主义”。由于原则性问题的矛盾,党内逐渐分裂为以他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意为多数派)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少数派)。 1905年俄国革命爆发后,列宁领导召开了只有布尔什维克派参加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布尔什维克在这次革命中的策略。在此次革命的高潮11月上旬,列宁归国回到彼得堡,直接领导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和彼得堡委员会并参加党的机关报《新生活报》的编辑出版工作。1906年被选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主席团。革命失败后,列宁于1907年12月离开俄国,流亡在西欧的巴黎等地,在相对贫困的条件下坚持从事政治写作。为回应对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争论,他在1909年完成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日后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哲学原理。他忙于参加欧洲各地的社会主义集会活动,如1912年的布拉格代表会议。列宁曾在巴黎与社会主义革命者依涅莎.阿尔曼德相识,两人建立了秘密的情人关系。 列宁在瑞士苏黎世的故居,摄于1920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批评那些支持本国战争的社会民主党,声称第二国际已经死亡,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战争期间,他居住在奥地利波罗宁镇时,曾被当局短暂扣押。随后他于1914年搬到中立国瑞士的伯尔尼,后来又搬到了苏黎世。并且在1915年8月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也可以取得胜利。1915年9月,他在瑞士参加了反战的齐美尔瓦尔德会议。列宁作为齐美尔瓦尔德左派的领导人,主张应把帝国主义战争转化为阶级战争,呼吁工人阶级借机发动内战夺取政权。而会议中的多数派否决了他的主张,认为应把会议纲领限制和平主义的范围之内。在第二次于瑞士的召开的反战会议中,他率领齐美尔瓦尔德左派重申主张,但最后只得到了一个妥协的宣言。 1916年春季,列宁在苏黎世完成了另一部理论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在批判论敌考茨基的同时,却也讽刺性地普及了后者在19世纪的正确观点。 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逊位,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被推翻,成立了以社会革命党和宪政民主党为主的各党派联盟俄国临时政府。同时圣彼得堡也成立一个苏维埃。此时尚在中立国瑞士的列宁深知自己需要马上返回俄国,但由于邻国陷入了一战无法直接通行。尽管如此,瑞士 列宁乘坐的列车 共产党人弗里茨·普拉廷积极与德国当局协商,德国也希望能利用列宁缓解同俄国在东线的战事,于是同意协助列宁乘坐由德国安排的“密封列车”回国。列宁穿越德境后乘船到达瑞典,在瑞典共产党人奥托·格日姆伦、图雷·尼曼等人的帮助下,他顺利经过斯堪的纳维亚,于1917年4月16日乘坐火车到达圣彼得堡的芬兰站。 列宁归国后迅速成为布尔什维克运动的领袖。他提出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反对所谓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抗议其故意拖延立宪会议选举,并提出“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口号。起初由于他政治上的左倾使党陷入了孤立,然而后来他的不妥协立场却使所有不信任临时政府的人把布尔什维克视为自己的阵营,拥有了这样一群“奢侈的反对者”布党不再承担政府政策的责任。 而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党派领袖克伦斯基等人则指控列宁是德国派来的间谍(诸 伪装成 'Vilén'的列宁 多资料显示并没有明确证据)。 1917年7月,圣彼得堡发生了“七月事件”,临时政府镇压了布尔什维克所支持的示威游行的工人和士兵,并宣布通缉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列宁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暂时放弃了武力夺权的想法。他潜伏至拉兹里夫湖畔的草棚里,继续指导革命斗争,8月9日离开俄国本土到达芬兰(当时处于半独立的处境),其时完成了《国家与革命》的写作。9月7日,俄军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旨在推翻临时政府的政变,后者不得不向布尔什维克的赤卫队求援。政变最终被粉碎,而布尔什维克也借机壮大了自 列宁在演讲 己的力量。列宁分析了新的形势后,在9月12日到14日给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彼得格勒委员会和莫斯科委员会写的两封指示信里,明确提出了通过起义夺权的方案,并于10月7日从芬兰秘密返回彼得格勒。他起草了由党中央全会通过的武装起义的决议,于10月24日夜间到达斯莫尔尼宫亲自指挥起义。10月25日晚(公历11月7日)发动了十月革命,拥护布尔什维克的工人、兵士和水兵于次日凌晨2点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宣告推翻俄国临时政府,成立“工农临时政府”。表示立即举行立宪会议选举,并要求排除自由主义左派宪政民主党,建立清一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府,即“一切权力归苏维埃”。11月8日,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颁布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满意请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