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仅有20岁的继母怎么样更好的教育孩子、

我是一个5岁孩子(男孩)的继母,刚满20。经过半年多的真心付出,我和孩子相处的非常好,他甚至愿意叫我一声妈妈,那时候我真的高兴到语无伦次。我给了他母爱,让他学习更好,可是我始终不知道怎么改变他的性格。他有很多单亲孩子所有的不足,怯懦自卑,胆小爱哭,不敢与不熟悉的人说话,虽然这接近一年的时间有所改变,可是小之又小。我们常鼓励和帮助他接触更多的人,可是我好话说尽他就是不敢,急了,要么撒娇,要么大哭,让我不知所措,我不能太大声吼他,不能逼他,也不想。我只希望可以改变他,我要他更好,可是我该怎么做呢?
他父亲很忙,没有很多时间和我一起教育孩子,而且他是个没有太多教育经验的父亲。在我心里,他就是我的孩子,我是真心的爱他,并不完全因为爱他父亲的原因,可我就是个刚20的大孩子,我真的是很苦恼。也许大家很奇怪我怎么会选择这样的生活,可是我只能说有时候爱情不会为你量身订做。

到孙云晓的网站去与孙云晓对话吧,
博客:blog�sina�com�cn/m/sunyunxiao�
网站:www�sunyunxiao�youth�cn�
邮箱:9999syx@163�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5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邮编100089

孙云晓50部教育作品目录

1�《孩子,抬起头》(著),海燕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
2�《当代中学生隐秘解析》(与贺利娟合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
3�《跨世纪的一代——中国少年“五自”丛书》(主编),未来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4�《较量备忘录》(主编),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
5�《儿童教育忧思录》(与卜卫合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6�《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与卜卫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
7�《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8�《向孩子学习》(主编),晨光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9�《中国青少年自我保护手册》(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10�《走进学习时代》丛书5册(与周南照主编),北京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2006年1月修订再版为《我相信我能》丛书5册。�
11�《让孩子互相学习——独生子女教育成功之路》(主编),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12�《新发现——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主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13�《解放孩子》(著),北京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14�《百年中国儿童》(总主编),新世纪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JP〗
15�《成功父母必读》(主编),华艺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16�《孙云晓谈少年儿童成功教育》(VCD主讲人),中国青年教育音像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17�《打开想像力之门》(主编),21世纪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18�《我要做个好父亲》(著),华艺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19�《体验成长——青少年民宿地球村报告》(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20�《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孙云晓与您网上聊天》(与孙宏艳编著),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21�《孙云晓少年儿童教育报告》(著),接力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22�《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孙云晓教育建议》(著),新华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23�《新焦点——当代中国少年儿童人身伤害研究报告》(与劳凯声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24� 《青少年抗挫折教育》(VCD主讲人),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
25�《“较量”背后的沉思——中日儿童教育比较》(与胡霞合著),海燕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26�《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与张梅玲主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27�《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与张引墨合著),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28�《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获“中国图书奖”。�
29�《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12讲》(著),新世纪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30�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著),同心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31�《我的教育自述: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著),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32�《孙云晓家长忠告》(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JP〗
33�《让世界充满爱——同心共建和谐社会》(中学生读本)(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34�《好父母 好方法》(著),漓江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35�《好孩子 好习惯》(著),漓江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36� 《当代未成年人法律译丛》(英、美、德、挪、澳、日等国各一卷)(与张美英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
37�《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与邹泓主编,共32万字),北京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2006年10月获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38�《父母的“上岗执照”》(孙云晓家庭教育12讲VCD),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另有同名书于2006年12月出版发行。�
39�《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家庭教育12讲VCD),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JP3〗40�《我的家怎么了》(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JP〗�
41�《16岁的思索》(著),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入选《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42�《忠告天下父母》丛书5册(合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
43�《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44�《两种爱心〓两种命运》(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45�《阳光法性教育》(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46�《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47�《教育从尊重开始》(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48�《捍卫童年》(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49�《与孩子一起成长》(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50�《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

孙云晓主要文章目录�
1�《论少年儿童榜样教育的科学性》,1985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研究》杂志卷首。�
2�《扬起呼啸的鞭子》,1991年第1期,《少男少女》杂志。�
3�《少年报告文学是震撼的艺术》,1992年4月4日,《文艺报》。〖JP〗�
4�《夏令营中的较量》,1993年11月,《读者》转自同年7月号《黄金时代》杂志。�
5�《渴望自然》,1995年9月发表于《中华儿女·海外版》。�
6�《中国城市儿童的媒介接触与道德发展》,1998年4月在巴黎“明日青少年与媒介”国际论坛的讲演,收入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鉴《Children Media Violence》。�
7�《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及教育研究报告》,1998年10月,《教育研究》杂志,获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九五”科研成果奖。�
8�《考试分数可否成为学生的隐私?》,1999年12月16日,《光明日报》。
9�《请将“家长”的称谓改为“父母”》,2000年5月30日,《中国青年报》。�
10�《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的世纪》,2000年4月在东京中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讲演,收入2000年7月广东教育出版社《我的教育观》。�
11�《千年警世钟》,2000年23期,《读者》转自同年9月13日《中国青年报·冰点》。�
12�《21世纪:我的教育梦想》,2000年12月29日,《羊城晚报》;2001年6月28日,《中国青年报》。�
13�《成功宣言》,2001年1、2期合刊《少年儿童研究》。�
14�《希望六一节成为儿童的狂欢节》,2001年5月30日,《中国青年报》。
15�《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做起》,2001年6月,《群言》。�
16�《好父亲的11条守则》,2001年10月31日,《中国人口报》。
17�《网络文明从习惯养成开始》,2002年1月17日,《光明日报》。�
18�《你为什么不原谅?》(孙云晓专版),2002年6月号上海《少年文艺》,同年8月第16期《读者》转载。�
19�《你的孩子快乐吗?》,2002年6月,《今日中国》。�
20�《揭开美国教育之谜》,2002年6月,作家出版社,《美国中学生报告》序言。�
21�《每一份爱都值得珍惜》,2002年5月,《中国校外教育》。�
22�《如今的孩子读书是个啥样?》,2003年7月23日,《中华读书报》两个版。�
〖JP3〗23�《品德培养从哪里开始?》,2004年3月25日,《人民日报》。〖JP〗�
24�《德育——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2004年3月30日,《中国教育报》。�
25�《春天里的喜与忧》,2004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26�《共同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社会环境》,2004年6月16日,《中国教育报》。�
27�《德育为何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2004年7月,《探索与争鸣》。�
28�《劝君莫做孩子王》,2004年7-8合刊《辅导员》。�
29�《中国未成年人留学热的冷思考》,2004年9月6日,《参考消息》。�
30�《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成功者》,2004年10月12日,《作家文摘》。�
〖JP3〗31�《童年的发现者与捍卫者》,2004年11月27日,《文汇报》。〖JP〗�
32�《独生子女的父母们联合起来》,2005年1月,《少年儿童研究》,由此开设长期的“孙云晓专栏”。�
33�《港湾抒情曲》(朗诵诗),2005年5月9日,《学习时报》。�
34�《领导干部应当警惕教子误区》,2005年5月23日,《学习时报》。�
〖JP4〗35�《我们需要怎样的夏令营?》,2005年7月28日,《人民日报》。�
36�《“马小跳”跳得很精彩》,2005年8月5日,《中国图书�商报》。�〖JP〗�
37�《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一书自2005年8月21日在《北京晨报》连载20余期。�
38�《重行为习惯养成〓为文明中国奠基》,2005年9月20日,《中国教育报》。�
〖JP3〗39�《唤醒孩子心中的巨人》,2005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JP〗�
40�《好教师首先是人格之师》,2005年11月,《河南教育》“孙云晓专栏”首篇。�
41�《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博客文章),2006年1月21日,《北京晨报》。�
42�《成人化是孩子的灾难》,2006年4月18日,《生命�时报》。��
43�《领导干部必须高度关注“校园暴力”问题》,2006年6月,《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JP3〗44�《不要以成年人的思维揣度孩子》,2006年6月,《福建�教育》。��
45�《让“身体好”成为教育的起点》,2006年5月13日,《解放�日报》。��
46�《龙的子孙岂能无体?》,2006年6月1日,《人民日报》。�
47�《破解孩子教育的难题》,2005年8月6日,《北京晚报》。�
48�《“差生”都是冤假错案》,2006年8月14日,《人民日报》。�
49�《无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2006年9月,《中国教师》。�
50�《“夏监会”,你在哪里?》,2006年9月,《法律与生活》。�
51�《教育不能忽视人格培养》,2006年10月9日,《人民日报》。�

〖ML〗〖BT1〗〖SQ〗孙云晓媒体报道评论目录〖JY〗�

1�1991年8月,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蒋风教授主编《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第458页至461页,专门评价孙云晓的少年报告文学。�
2�1996年8月7日,《人民日报》文化版发表对孙云晓的专访《“童心”不老》。�
3�1997年7月30日,《光明日报》发表对孙云晓的专访《要重视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
4�1998年10月,《光明日报》第二次发表对孙云晓的专访《孙云晓:我要改变……》。�
5�1998年12月23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对孙云晓的专访《分数应当成为学生的隐私》。�
6�1998年6月江西教育出版社,《弹出漩涡里的歌——百位名人与中小学生对话》一书中,有孙云晓本人写的《我的文学之路》。�
7�1998年6月2日,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对孙云晓作专题介绍。�
8�1998年10月,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蒋风、韩进著《中国儿童文学史》,第630页至632页,专门评价孙云晓的少年儿童报告文学。�
9�2000年第3期,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月刊发表对孙云晓的专访《素质教育 立国之本》。�
10�2000年第11期,《中华英才》杂志发表介绍孙云晓的长篇专访。�
11�2001年第6期,《新周刊》杂志发表介绍孙云晓评价20世纪80年代生人的文章《“他们是最优秀的一代”》。�
12�2001年3月12日,《三联生活周刊》发表介绍孙云晓的文章《说真话的方式》。�
13� 2001年4月20日,《生活日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与孩子一起成长》。�
14�2001年6月4日,新华社《了望》新闻周刊发表访问孙云晓的文章《对孩子我们了解多少?》。�
15�2001年11月8日,《光明日报》第三次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题为《道德建设从培养儿童良好习惯抓起——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
16�2002年第3期,《环球》杂志发表对孙云晓的采访记,题为《性要怎么说?》,同年第5期《新华文摘》转载。�
17�2002年4月4日,《南方周末》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谁教育信息时代的孩子?》。�
18�2002年4月18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对孙云晓父女的教育访谈节目。 �
19�2002年第6期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发表孙云晓等人谈话文章,题为《为孩子改造成人本身——关于青少年成长道路的�探讨》。��
20�2002年10月16日,《北京青年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孩子为什么越来越难懂?》。�
21�2002年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22�2004年1月26日,《联合早报》发表对孙云晓的专访《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走向社会》。�
23�2004年3月19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对孙云晓作品的评介《〈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引发性教育思考》。�
24�2004年7月8日,《南方都市报》发表对孙云晓的专访《让偶像崇拜更丰富更健康》。�
25�2004年9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记者对孙云晓讲演的评介《成功教育从习惯培养开始》。�
26�2004年9月19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对孙云晓作品评介《谁来关心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
27�2004年10月29日,《深圳晚报》发表对孙云晓的专访《学会发现儿童》。�
28�2004年11月2日,《深圳商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终生受益》。�
29�2004年11月2日,《深圳晚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独生子女教育要“以群治独”》。�
30�2004年11月2日,深圳《晶报》发表对孙云晓的专访《阅读拓展人生的宽度》。�
31�2004年12月13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青少年教育,路该怎么走?》。�
32�2005年6月3日,《现代教育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学会对孩子说“不”》。�
33�2005年1月5日,《北京晚报》发表对孙云晓的专访《孩子直呼父母姓名是时尚吗?》。�
34�2005年1月10日,《长沙晚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介绍《原来孩子应该这样教》。�
35�2005年7月27日,《光明日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夏令营——不应是学校生活的翻版》。�
36�2005年8月28日《北京晨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教育孩子的实质是教育自己》。�
37�2005年9月21日,《中华读书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孙云晓的教育梦想》。�
38�2005年9月26日,《新安晚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家长要勇于说“不”》。�
39�2005年11月7日,深圳《晶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负责》。�
40�2005年12月15日《羊城晚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应试教育是犯罪机器》。�
41�2006年1月1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父爱缺失是一种家庭隐患》。�
42�2006年1月,《中国新书》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43�2006年1月15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成功标签制造童年恐慌》。�
44�2006年1月19日,《新京报》发表对孙云晓的专访《要为孩子补上人格完善课》。�
45�2006年4月15日,《人物周刊》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在岁月中剥掉层层的壳》。�
46�2006年4月26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对孙云晓的专访《专家纵论中学生素质教育》。�
47�2006年4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对孙云晓的专访《春游,孩子心中的春天》。�
48�2006年5月16日,《钱江晚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和《尊重孩子的未成熟状态》两个版(�附图)。�49�2006年5月29日,《信息日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做好父母要有好方法》(附图)。�
50�2006年6月5日,《信息日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好父母应具备五种元素》(附图)。�
51�2006年6月7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传统教育流行语:从习惯到批判》。�
52�2006年7月4日,《中国教育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摔手机反映管理缺乏学生权益意识》。�
53�2006年7月24日,《海峡都市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
54�2006年8月13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父母无为乃大为》。�
55�2006年8月2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孩子复杂就复杂在看了大量成人的东西》。�
56�2006年9月26日,《生命时报》发表对孙云晓的专访《如何回答孩子的为什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11
现今,懦弱的孩子越来越多,令许多家长十分担忧。懦弱这种性格缺陷,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深远影响,应予及早矫治
懦弱的孩子,尽管思维能力和才华与其他孩子一样,但由于这种性格缺陷,不能与其他孩子竞争,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生活,长大之后,在事业上和社会适应方面都有较大的困难。
孩子懦弱性格的形成,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儿童性格懦弱的主要原因:
保护过分的家庭教育
过分严格的家庭教育
父母的不良暗示,父母的不良暗示也可造成孩子性格懦弱。

父母的不适当的表扬
表扬是对行为的鼓励和肯定,起着心理强化作用。而不适当的表扬常可使行为向不良方面定型。

如何矫正孩子的懦弱性格
鼓励孩子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要改变孩子的儒弱性格,首先要去除家长的过分保护或过分严格的家庭教育。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外出活动及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尤其是由祖母、外祖母带养的孩子,更应从家庭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应经常带孩子到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去,让他们走向社会,接触外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家长还应带他们走亲访友,去各地旅游,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家长应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们一起游戏、交往,一起参加文体活动
鼓励孩子不怕陌生,大胆说话一些内向懦弱的孩子,不喜欢多说话,更不善于争辩,尤其在陌生人面前,大庭广众中,更是如此。对于这种孩子,家长应多为孩子创造条件,提供其大胆讲话的机会。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讲话,每当客人来时,家长应让孩子与客人接触,并求得客人的配合,让客人有目的地发问,一回生,二回熟,可逐渐改变孩子的懦弱性格
鼓励孩子独立生活,大胆做事
有些内向的孩子只习惯于同自己熟悉的人相处,而与不熟悉的人相处、打交道时,会产生一种潜意识的惧怕感。有些孩子甚至上了小学,家长让他们到外面去买点油盐酱醋等,他们也不太习惯。因此,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处世办事的能力。
培养孩子不甘示弱的勇敢精神
懦弱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怕”字当头,不管遇到什么事,第一个反应就是“怕”,怕这怕那。因此,消除“怕”字,大胆显示自己,是摆脱儒弱的最重要途径。家长应经常给孩子讲些勇敢者的故事和童话,告诉孩子,只有勇敢才会成功,胆小鬼是什么大事也办不成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1-11
要耐心,恒心毅力,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
现在不是已有成效了吗!
再补充点吧:
一句普普通通的赞美有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不管是普通的人也好,还是一个伟大的人,都希望听到别人的一句赞美的话。赞美不是虚伪的奉承,不是夸大其辞的吹捧,赞美 也不是一味地宽容;赞美是真诚的鼓励,赞美是对别人的鞭策。一句真诚的赞美可以激励一个人的一生,可以使他成就一番事业;一句不经意的讽刺、挖苦之言,有时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作为老师,应该用显微镜一样的眼睛发现学生的优点,善于、赞美鼓励学生,一句赞美的话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让我们都学会赞美,学会赞美学生、赞美自己的亲人、孩子,赞美同事,赞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还是居住在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富有的家庭。

父亲一边向继母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已经让我无可奈何。说不定明天早晨以前,他就会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你完全想不到的坏事。”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认真地看着他。接着她回来对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全郡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男孩。只不过,他还没有找到发泄热情的地方。”

继母的话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一生的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道路。

在继母到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就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相信你会成为一名作家。卡耐基接受了继母的礼物和期望,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自己的热忱,如何改变了他们的家庭。所以,他不愿意辜负她。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卡耐基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的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美国的富豪和著名作家,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参考资料:http://www.yanaan.com/info/1507-1.htm
第3个回答  2007-01-13
有空就带他去一些游乐场玩玩呀,多小朋友的地方,就让他去,他要是怕的话,就先陪着他一起玩,小孩子肯定喜欢玩的,有大人在,他就不那么怕了。或者朝他的兴趣爱好去发展,他有什么兴趣爱好,然后让他和其他一些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小朋友玩,这样也许会让他有好奇心吧。五岁的小孩子,此时的性格有可能会是他以后的性格,努力吧,用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去温暖他,改变他。
第4个回答  2007-01-13
陪他一起读一起背<易经><论语>,他将来的成就就无可估量了,最好选择有拼音的这两本书,不用让孩子理解,背了之后他就会自觉的提高心灵的高度,越早背越好,有的家庭用于胎教,妈妈读给baby听,更好.

参考资料:王财贵教授在北师大的少儿读经讲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