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诗词

好诗词应该有什么?不必讲韵律格律的
如何去写 不要说意境 知道 怎么表达呢

  有的诗或词,须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知识的积累、经历的丰富,才能逐渐会其意境。例如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首诗,我童年读过。那时只能从字面上理解,还以为是李白被流放到长沙路经黄鹤楼而写的呢!后来读了李白传略,读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才知道安史之乱时,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起兵,德宗接位而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其所以说"去长沙",是用西汉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的。贾谊十八岁才华闻于郡中,汉文帝召为博士,二十来岁越级提拔为太中大夫,因遭权贵的嫉妒和陷害,被迁为长沙王太傅。这"去长沙"三字的"言外之意",既含有以贾谊自比的傲骨,也含有无辜受害的愤懑。诗的最后一句"江城五月落梅花",我长期以为:为了诗的押韵,将笛曲《梅花落》,改为"落梅花"。直到"文化大革命"时,自己作了"迁客",从北京下放到祁连山脚下,"祈连六月漫天雪,迁客身寒心更寒。"这才领会到"江城五月落梅花"的一语双关:既道明玉笛吹的是当时的流行曲子《梅花落》,又隐含诗人当时的心态----在那江城仲夏季节,而感受的却是梅花落英时的春寒料峭。这首诗,我"思"了三十多年,才"得"到那么一点诗意,也很难说已经全部领会了。
  以上四个方面仅仅是怎么读通诗词的有关学问,还不包括诗词艺术赏析方面的知识。
  老同志学读诗词还要强调背诵。背诗词既能延缓记忆力的衰退,还能加深我们对诗词的理解。自古所谓"诗无达诂"----诗词往往没有完全统一的、确切的解释,许多诗句留下了让人们驰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只有反复吟诵,才能品出它的多种意义来。同时,背诗词也是方便自己写诗填词的一个条件。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知音》)诗词背得多、背得熟了,当你的心灵与客观现实相击撞,迸发出思想火花,产生出创作激情时,在你记忆的储存库中,就会涌现出各种诗词创作套路、典故成语、诗词语汇,任你选择。毛主席不仅熟背无数列代诗词名篇,而且对鲁迅的旧体诗也背得很熟。1975年为他作白内障手术的著名眼科专家名叫唐由之,从"由之"二字,他老人家想起鲁迅的《悼杨铨》,于是就背诵起来:"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唐教授听不明白,毛主席两眼蒙着纱布为他默写在纸上。1993年毛主席诞辰百周年时,中央电视台曾播放过唐教授讲的这个故事,并展示了那墨宝。老年人背诗词要讲究方法。抄写一遍,往往比读数遍更能加深记忆,所以可与学书法相结合。老年人常常是背了新的忘了旧的,所以背新诗词的同时要复习旧诗词。隔三插五,将已经背熟了的诗词在记忆屏幕上重复显"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这句话的意思,除了"诗要用形象思维"之外,我以为,还包涵诗歌的两大特点:一是艺术夸张,二是含蓄蕴藉。这两点往往也是初学者的难点。
  诗歌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它和其他文艺形式,如散文、小说、戏剧等相比,往往更需要凭借诗人丰富的联想、想象乃至幻想,进行艺术夸张。因为在区区数行里,若是实话实说,慢条斯理地平铺直叙,是很难把情意表达充分而强烈的,所以必须极度夸大或缩小某些事物的特征,使描绘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更加典型生动,表达的情意更加充分,艺术感染力更加强烈。
  诗歌的艺术夸张,达到最高成就的,首推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杜甫称赞他"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春日忆李白》)李白自己也说:"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江上吟》)李白的诗,表达情意毫不掩抑收敛,而是喷薄欲出,一泻千里。当平常言语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离奇惊人的幻想。例如《南浦歌》(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长呢?原"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诗人又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妙语烘托、渲染,寥寥二十字,以奇想奇句,把壮志未酬人已老的一腔悲愤,抒发得淋漓尽致。他的传世名篇《蜀道难》中,反复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之所以激荡读者心弦,就是由于它的极度夸张。青天,在飞机发明之前是根本上不去的,而上蜀道比上青天还难。这,完全不符合事实。但正由于这种大吹、特吹、奇吹,形成了它永恒的艺术魅力。
  李白许多千古传诵的名句,大都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进行艺术夸张而创作出来的,例如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映衬"举杯消愁愁更愁"。《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箜篌谣》:"轻言托朋友,对面九嶷峰。"又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愁来饮酒二千石"(《江夏赠韦南陵冰》)谁有这么大的酒量啊!正是这种艺术夸张,把诗人豪放不羁、深沉愤懑抒发得痛快淋漓。用"波似连山喷雪来"、"惊波一起三山动"(《横江词》)描写江中波涛汹涌;用"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举手可近月"(《登太白峰》)形容山高;用"一风三日吹倒山"(《横江词》)形容风大;"燕山飞雪大如席"(《北风行》)形容雪大;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形容情深。这些艺术夸张可谓大气包举,想象飞腾。最使人惊心动魄的,是那首描写北方妇女对战死丈夫的怀念和悲痛的《北风行》的最后两句:"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怎么可塞呢?这里偏说黄河捧土可塞,而思夫之妇的恨却难裁。寥寥两句,烘托出思夫之妇的愁恨、悲愤何等深广而强烈!
  人们总是把艺术夸张同浪漫主义联系在一起,这也对,浪漫主义创作需更多地借助于艺术夸张。但艺术夸张并非浪漫主义?quot;专利",现实主义创作同样需要艺术夸张。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赞颂李白"笔落惊天地,诗成泣鬼神。"不是极其夸张的吗?他的诗歌的艺术性特点之一,是善于运用强烈的艺术对比,对现实生活作典型的概括。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区区两句,集中了当时巨大的社会内容----尖锐的阶级对立。尤其那些描写战争和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给劳苦大众带来深重苦难的诗篇中的名句,充分发挥艺术夸张的效果,读来动人心魄。例如: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垂老别》)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
  (《阁夜》)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白帝》)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岁晏行》)

  杜甫还善于运用艺术夸张,将情意融合于景物之中。例如《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伤别,花也掉泪,鸟也惊心!又如《古柏行》中的"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世界上哪有这么粗、这么高的柏树啊!他用这种夸张手法描写武侯祠中古柏,意在象征诸葛亮人格的伟大,表达诗人的崇敬。他还善于运用艺术夸张在深刻揭示现实生活的同时,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例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几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兀突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以奇特的幻想,表白宁愿自己"冻死"来换取天下穷人的温暖。
  毛主席诗词,在继承和发展我国古典诗歌优秀艺术遗产、反映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抒发革命豪情方面,可以说是独步当代,形成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独特风格。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以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充分运用了浪漫主义艺术夸张的创作手法。这里以他在长征途中所写的《十六字令三首》为例: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作者在加注的民谣中说:"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而词中偏偏说:"快马加鞭未下鞍"。这同李白在《北风行》中"黄河捧士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的艺术夸张,有异曲同工之妙。毛主席的"未下鞍"是用民谣来反衬的,李白的"黄河捧土"是用典故来反衬的。《后汉书.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自量也。"为了极度夸张,什么典故,什么民谣,什么天经地义,我偏偏跟你唱反调!"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这不仅极写山的高峻,而且烘托出"快马加鞭未下鞍"的红军飞驰过山的英雄形象,抒发征服困难之后的喜悦与自豪。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这里以化静为动的艺术夸张,把层峦起伏的千山万岭写活了。"倒海翻江卷巨澜"的宏伟场面,象征着红军纵横驰骋,英勇激战的情景"万马战犹酣"更突出了红军愈战愈强、愈战愈勇的旺盛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柱其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05
这个个人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偏爱不同有人喜欢词句的雅韵,有人喜欢韵律的整齐,有人喜欢诗中所述之情,有人喜欢托物言志。
个人浅显的觉得若是好诗必有真情所感(也就是言之有物述之有情)除此以外用词遣句倒是通俗易懂的比较好毕竟真正传唱千年的佳句大多还是一些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例如 李白的《静夜思》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李煜的《虞美人》等等
其实很多时候有了真情实感自然就下笔不俗,诗句自然饱含感情生动灵活字句
用最简单最无华的字句表述出自己最深最真的感情自然就是大师境界了也自然是可以流传于世的好诗好词了
第2个回答  2010-09-07
主要先多看诗词,你要往哪方面发展,就多看那方面诗词集。如 唐诗《要求工整》 宋词《意境 当你看多后,遇到伤感或快乐时,自感由心而发》 现代版《杂! 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举荐几首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北宋)晏殊
第3个回答  2010-09-08
咏心 言志

不能道出心中所讲来感染人是不好的

不能说出心的志向、想法也是不好的

所以

能 咏心 言志 才是好诗词!
第4个回答  2010-09-12
先修心,再修诗

就想你写作文一样,不过是辞藻华丽丽而已~

诗就是作文的缩写~就是精华。

要意境的话……先要有意,就是你心里想的,你要写出来让人看明白。然后是境,境就是环境,环境烘托,比如带点景物什么的,描绘周围的事物让人觉得身临其境,懂吧?

其实和写作文差不多的~只不过诗大部分都在抒情和议论而已~~
第5个回答  2010-09-06
能够恰到好处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词,对自己而言就是好诗词。
好诗词还得是能让诵读它的受众产生共鸣。
不是语言的堆砌,也不是教条的格式,更不是故弄玄虚。
一则赏心,一则悦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