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会昌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点

如题所述

上阕写登山的时间和感受。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欲”渲染出破晓时的特征——夜色即尽而未尽,天色将亮而未亮。“君”这里是指作者,因为红军战士早已守卫在山上,和他们比起来,早起的作者还不能算早。
  
“踏迫青山人未老”一句既指作者又指红军。是作者忆起在以往征战岁月转战南北时踏遍的众多山峰及艰难险阻,斗志依旧坚定,精神依旧旺盛。作者相信,有这颗与的革命事业熔铸在一起的青山般不老之心,胜利终会来到。
  
“风景这边独好”表面是赞美会昌山风景美丽,实际是对红色根据地的赞美,与对国统区形成对比。
  
整个上阕里,充满朝气的景物与人的不老精神交相相映,构成了悠远深长而又充满生气的意境,读者透过那朦胧曙光,仿佛已看到了那轮即将喷薄欲出的灿烂朝阳,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无限希望。  

下阕具体描绘了会昌山风景和与战士的接触,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虽然曲折艰难,但必然成功。
  
一开始,“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表明作者的视线便从近处县远处展望,把连绵无际的逶迤山峰和目光之外的遥远的东海呈现在读者眼前,使画面无限拓展。既印证上阕的“风景这边独好”,也暗示中国革命“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守卫在会昌山上的红军战士向作者介绍这里的一切,并主动给作者“指看南粤”,表现红军战士警惕守卫红色根据地,包含了作者和红军战士对根据地的深情热爱。“郁郁葱葱”具体是描绘南望广东时看到树木茂盛的景象,实际是作者在预示革命的将来一定形势大好,表明作者的乐观之情。 尽管当时根据地形势危急,在下阕里,作者依旧在充满激情地吟咏,体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在这里,会昌山上这个破晓时的片刻景观已超越时空,负载着深远的历史内涵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这首词在语言上浅近而又深沉,结构紧密而不拥促,在亦情亦景中,以豪迈的气概把宏大的主题轻松道出,显示出作者的领袖气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05
“东方欲晓”,通俗地说,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面。“莫道君行早”,发现了真理,但是不要以先行者自居,改变危难的责任重,革命的道路还很漫长。“踏遍青山人未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奋斗,永不言败,永不服老。“风景这边独好”,这样的人生是真正美好的人生。下半阕说的是,不要局限于一城一地吧,要放眼全局,站得高,看得远;不要被困难所吓倒,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郁郁葱葱的大好美景将张开双臂迎接奋斗者。
美好的诗不是奇词丽语,是抒发积极乐观努力奋斗的情怀。毛泽东继承了中华民族“诗言志”“工夫在诗外”的大法;在词句上,着意于浅显、通俗。立意求深远,语句求浅近。
-----------------望 采 纳-----------------

参考资料:参考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