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为什么要禁火吃寒食

如题所述

寒食节禁火吃寒食的缘由
祭拜介子推
到西汉末的刘向,始载介之推被烧死之说。刘向《新序·节士篇》云,重耳回国当了国君,便设宴招待跟随他流亡的那批士大夫,当即给他们升官加赏。不知是重耳一时疏忽,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他独独把介之推漏掉了。介之推既没得到官,又没得到赏,很是懊恼。酒过三巡,介之推奉觞而起,赋诗云:
有龙矫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蛇脂尽干,独不得甘雨。
这首诗被后人称为《龙蛇歌》。诗中以“龙”比重耳,以“蛇”自比,言自己曾跟随重耳流亡其他诸候国,现在重耳回国当了国君,位尊权重,富有四境,而自己吃尽千辛万苦,回国后,却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他见重耳如此寡恩少德,便决意离开他,隐居起来。于是,他赋诗毕,就离席而去,上绵山(即后来的介山)隐居。重耳听到这个消息,知道自己犯了个大错误,没能给介之推升官加赏,以至于此。于是,他就命人到绵山上去,请介之推下山。可是,他派去的人找不到介之推,就放火烧起山来,以为山火一烧,介之推就会自己逃出来。结果,介之推没有逃出来,竟被活活烧死在山上。东汉的蔡邕,在其《琴操》卷下又说,介之推因为没有得到官,没有得到赏,而隐居绵山,晋文公重耳派使者去请他下山,介之推坚决不肯。重耳遂命人放火烧山,想用火把介之推逼出。不料介之推宁死不出,终于抱着树木被烧死了。晋文公知道介之推被烧死,伤心得流下了眼泪。回宫后,他就下令,此后每逢五月五日这一天,晋国臣民,不得烧火。这些,显然是传说之词。特别是蔡邕之说,更是没有道理。晋文公重耳,是有名的贤君,怎么会想出放火烧山逼介之推下山的愚蠢之策呢?所载晋国人们禁火之俗,当然与寒食节的禁火相同,但时间作五月五日,而不是后世所说的清明节前的寒食节。
东汉周举当并州刺史时,所属太原一郡百姓认为,介之推被烧死的那一个月,介之推之神不喜欢看见火,因此,当地百姓,在这个月中,无人敢生火用火,一个月中,尽吃先前做好的冷食,叫做“一月寒食”。这一个月,偏偏还在隆冬,太原地处北方,隆冬气候严寒,一个月不生火,日子有多难过?别的不说,这期间尽吃冷食,青壮年尚且吃不消,老弱病残,如何能挺熬过来?周举知道后,便着手芏此陋俗。他写了一篇文章,放到介之推的庙里。文章说,隆冬灭火,严重地损害了百姓的健康,这不是象您介之推这样的贤者的本意,当应让百姓不要灭火。周举又向百姓宣传,强调禁火伤身体,不是介之推这样的贤者所喜欢的,叫他们不必再在介子推死亡的这一月禁火寒食。这样一来,“众惑稍解,风俗颇革”。(《后汉书·周举传》)这样说来,介之推被烧死、当地百姓禁火寒食,都在隆冬,而不是象《琴操》所说的五月五日,也不是后世所说的清明前夕的寒食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7
提问
寒食节为什么要禁火吃寒食
我来答
1条回答

佛手13
来自文化艺术类芝麻团 2017-04-08

寒食节禁火吃寒食的缘由
祭拜介子推
到西汉末的刘向,始载介之推被烧死之说。刘向《新序·节士篇》云,重耳回国当了国君,便设宴招待跟随他流亡的那批士大夫,当即给他们升官加赏。不知是重耳一时疏忽,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他独独把介之推漏掉了。介之推既没得到官,又没得到赏,很是懊恼。酒过三巡,介之推奉觞而起,赋诗云:
有龙矫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蛇脂尽干,独不得甘雨。
这首诗被后人称为《龙蛇歌》。诗中以“龙”比重耳,以“蛇”自比,言自己曾跟随重耳流亡其他诸候国,现在重耳回国当了国君,位尊权重,富有四境,而自己吃尽千辛万苦,回国后,却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他见重耳如此寡恩少德,便决意离开他,隐居起来。于是,他赋诗毕,就离席而去,上绵山(即后来的介山)隐居。重耳听到这个消息,知道自己犯了个大错误,没能给介之推升官加赏,以至于此。于是,他就命人到绵山上去,请介之推下山。可是,他派去的人找不到介之推,就放火烧起山来,以为山火一烧,介之推就会自己逃出来。结果,介之推没有逃出来,竟被活活烧死在山上。东汉的蔡邕,在其《琴操》卷下又说,介之推因为没有得到官,没有得到赏,而隐居绵山,晋文公重耳派使者去请他下山,介之推坚决不肯。重耳遂命人放火烧山,想用火把介之推逼出。不料介之推宁死不出,终于抱着树木被烧死了。晋文公知道介之推被烧死,伤心得流下了眼泪。回宫后,他就下令,此后每逢五月五日这一天,晋国臣民,不得烧火。这些,显然是传说之词。特别是蔡邕之说,更是没有道理。晋文公重耳,是有名的贤君,怎么会想出放火烧山逼介之推下山的愚蠢之策呢?所载晋国人们禁火之俗,当然与寒食节的禁火相同,但时间作五月五日,而不是后世所说的清明节前的寒食节。
东汉周举当并州刺史时,所属太原一郡百姓认为,介之推被烧死的那一个月,介之推之神不喜欢看见火,因此,当地百姓,在这个月中,无人敢生火用火,一个月中,尽吃先前做好的冷食,叫做“一月寒食”。这一个月,偏偏还在隆冬,太原地处北方,隆冬气候严寒,一个月不生火,日子有多难过?别的不说,这期间尽吃冷食,青壮年尚且吃不消,老弱病残,如何能挺熬过来?周举知道后,便着手芏此陋俗。他写了一篇文章,放到介之推的庙里。文章说,隆冬灭火,严重地损害了百姓的健康,这不是象您介之推这样的贤者的本意,当应让百姓不要灭火。周举又向百姓宣传,强调禁火伤身体,不是介之推这样的贤者所喜欢的,叫他们不必再在介子推死亡的这一月禁火寒食。这样一来,“众惑稍解,风俗颇革”。(《后汉书·周举传》)这样说来,介之推被烧死、当地百姓禁火寒食,都在隆冬,而不是象《琴操》所说的五月五日,也不是后世所说的清明前夕的寒食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