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号淮海居士的宋朝著名词人是谁

如题所述

秦观(1049-1100年),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江苏高邮人。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居士。北宋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
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最初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1086),苏轼举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
绍圣初(1094),坐元祐党籍,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熙宁十一年(1078)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
元丰七年(1084)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 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20岁,作《浮山堰赋》。24 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
人物生平
秦观(1049-110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江苏省高邮市人。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今镇江)各地。
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

个人作品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词:《望海潮》、《沁园春》《水龙吟》《八六子》《风流子》《梦杨州》《雨中花》《一丛花》、《鼓笛慢》、《促拍满路花》、《长相思》、《满庭芳》、《江城子》、《满园花》、《鹊桥仙》、《迎春乐》、《菩萨蛮》、《木兰花》、《千秋岁》、《踏莎行》、《蝶恋花》、《一落索》、《丑奴儿》、《南乡子》、《醉桃源》、《河传》、《浣溪沙》、《如梦令》、《阮郎归》、《满庭芳》、《桃源忆故人》、《词笑令》、《虞美人》、《点绛唇》、《品令》、《南歌子》、《临江仙》、《好事近》、《玉楼春》、《南乡子》、《临江仙》、《渔家傲》》、《行香子》、《江城子》、《何满子》、《忆秦娥》、《风入松》、《满江红》、《碧芙蓉》、《念奴娇》、《满庭芳》、《解语花》、《玉烛新》、《水龙吟》、《石州慢》、《喜迁莺》、《风流子》、《沁园》、《摸鱼儿》、《兰陵王》[1]
诗:《赠女冠畅师》《秋日》《纳凉》《春日》《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泗州东城晚望》《金山晚望》
文:《和陶渊明归去来辞》《龙井题名记》《游龙井记》《精骑集(序)》
合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著录《淮海集》40卷、《后集》6卷、《长短句》3卷;卷二十一著录《淮海词》1卷。《淮海集》有《四部丛刊》影明本、《四部备要》本。南宋长沙所刻《百家词》本《淮海词》已不可见。今存在有《淮海词》1卷,收入《宋六十名家词》刊本。又《淮海居士长短句》3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本、朱祖谋《疆村丛书》本、北平图书馆影印宋本、叶恭绰影宋校本、龙榆生点校《苏门四学士词》本。
文学特点
词作
秦观在婉约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
首先,在意境创造上,秦观的词作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抒发迁客骚人的愤懑和无奈,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
代表性作品是他贬谪郴州期间所写的《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篇词作非常深切地抒写出词人遭受流放、前途渺茫、孤独寂寞、思念家乡的愁绪。特别是最后两句,因景设问,沉痛地表达出自己远离朝廷、谪放天涯地无奈和悲愤。秦观病逝之后,苏轼特别将这两句诗书于扇上,并题识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其次,在语法结构方面,秦观受到柳永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慢词。但是他能把令词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造成的发露有余,浅白单调的不足,显得跌宕有致,包蕴深层。
例如《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但倚搂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再次,在字法运用方面,秦观词作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取象设词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描绘自然景物,多为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烟渚等;摹建筑器物,则是驿亭、孤馆、画屏、银烛之类。他以柔婉的笔触,对词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饰,用精美凝练的辞藻,传写出凄迷朦胧的意境。
正像赵尊岳在《填词丛话》卷中评析秦观词用字之妙所言:“淮海即好丽字,触目琳琅,如‘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一‘映’,一‘低按’,一‘小’字,已经驱使质实为疏秀,人见其风度矣。”
诗作
秦观诗文亦为北宋一大家。明胡应麟于《诗薮杂编》卷五言:“秦观当时自以诗文重,今被乐府家推做渠帅,世遂寡称。”从宋刻本看,《淮海集》前后集共四十九卷,其中只有三卷是词,其余赋一卷、诗十四卷、挽词一卷《以上为韵文》,而以文为最多,共三十卷。
秦观诗感情深厚,意境悠远,风格独特,在两宋诗坛自成一家。散文以政论、哲理散文、游记、小品文最为出色。其策论文笔犀利,说理透彻,引古征今,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秦观在某些特定环境情势,即“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怀抱百忧中”,如忆旧、迁谪时制作的这第三种类型的诗,已使原来侑饮娱兴、按拍协歌的传统价值归属摒退于很次等,甚或无相关连的幕后位置。
而另外却命其担荷起诗歌在古典诗教理论里的代言情志功用,遂成为自我主体心态意绪的特定物化形式,以之满足他叹喟命运悲剧、宣泄人生愁烦的现实精神需要。
元好问评秦观诗作为”女郎诗“,后世也多存误解,然秦观现存诗歌共400余首,其中真正有“女郎诗”味的,也不过占作品总数的四分之一
策论
秦少游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到秦少游时,习惯上总是把他与婉约词联系在一起,却较少提及他的诗,更少论及他的文。其实,在秦少游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有三卷100多首,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当然,评论一个作家的艺术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数量而不看质量,有的作家存世虽只有一部(篇)作品,但其影响巨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是无可撼动的。尽管如此,要历史而客观地评价秦少游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如果只论其词,而不论其诗其文,尤其是不论其策论,不仅有失偏颇,而且也评不出一个完整的秦少游。秦少游的策论立论高远、说理透彻、章法严紧、文笔犀利,有一种特有的艺术张力,“辞华而气古,事备而意高”。
紧扣现实,不尚空谈
秦少游的策论共有50篇,其中进策30篇,进论20篇。认真分析这些策论的内容就可以发现,这些文章大都能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较少作书生之空谈。这一方面与当时制科之文的要求有关,一方面也与其业师苏东坡的鼓励与点拨有关。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创作的成就颇高,他的鼓励与点拨当然是经验之谈。
引古证今,说理透彻
策论是古代的一种特有文体,相当于现代的政论文,是臣向君提出的有关国事、朝政的意见和建议。它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帝王,因而在写作上不能长篇大论地泛泛而谈,篇幅要短,立论要明,论据要足,说理要透。既要注意一事一议、深入浅出,更要注意言而有理,言而有据,言而有序。统观秦少游所写的策论,基本上达到了以上几点要求,特别在引古证今、说理透彻方面更是无懈可击。
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熙宁四年,宋神宗采纳王安石的建议,改革科举法,“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为了应举,秦少游在策论的写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对策论写作的重视甚至超过诗词赋。他曾说“作赋何用好文章,只以智巧饤饾为偶俪而已。若论为文,非可同日语也。” 正因为如此,秦少游的策论无论长短都非常注意谋篇布局,注意结构和章法的变化。
铺陈排比,气足神完
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和后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大都讲究运用“整句”铺陈排比,让人读起来感到有一股气势扑面而来,很有震撼力。秦少游在饱读大量经典散文的过程中,对散文中如何运用铺陈排比心领神会,加之他青少年时也写过《浮山堰赋》《黄楼赋》《汤泉赋》《郭子仪单骑见虏赋》《和渊明归去来辞》等,特别是为纪念苏东坡在徐州抗洪成功所写的《黄楼赋》就很得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这篇赋“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他把赋中运用得驾轻就熟的铺陈排比又运用到策论中来,就使文章更加气足神完。
综上所述,秦观的策论风格完全可以用“辞华而气古,事备而意高”来一言以概括之。
其实,对秦少游策论的评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很高的。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至于议论文字,今日乃付之少游及晁、张、无己……”。苏东坡《辨贾易弹奏待罪札子》:“秦观自少年从臣学文,词采绚发,议论锋起,臣实爱重其人。”清代梁章冉《扪虱新话》:“……少游文学西汉,所进策论,颇苦刻露,不甚含蓄。若比东坡,不觉望洋而叹,然亦自成一家。”现代著名学者朱东润则说:“予于少游之书,尤喜读进策三十篇,观其所得,导源东波,所见益卓。其论选举与役法者,皆深造而有得,不为世俗之言。”
轶事典故
被贬雷州
梦中题诗

秦观在雷州海康宫亭庙下,梦见天女拿一幅维摩画像让他写赞,秦观笃信佛教,于是题道:“竺仪华梦,瘴面囚首。口虽不言,十分似九。应笑荫覆大千作狮子吼,不如搏取妙喜似陶家手。”醒来后,就把这段话记录下来。宋僧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说,自已在天宁寺,还亲眼从和尚戒禅那里看到这幅字,正是秦观的笔迹。清潘永因所编《宋稗类钞》也提到真迹在雷州天宁寺。
后世影响
秦观的感伤词作形成了词史上影响巨大的抒情范式。在他之前,晏殊、欧阳修以珠圆玉润之笔写作名臣显宦的闲雅之词,晏几道以空灵悠缈之笔写作没落公子的感伤之词,柳七郎风味失之浅俗,苏东坡词的豪宕不羁又非“本色”、“当行”,他们皆不能被广大文士所理解和接受。秦观的出现,则成为人们普遍师法的对象。他出身于下层,在官场上受到沉重打击,屡遭流贬之苦,这几乎是封建社会众多下层文士悲剧命运的缩影。秦观以其婉约凄美的优秀词作,传递出广大文士共同的悲哀,因此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褒誉。
在词体演进的过程中,秦观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秦观、柳永填制慢词,受到老师苏轼的讥嘲,他在柳永以赋法入词的基础上,更多精研和锤炼,使得慢词的创作走向成熟。《四库全书目提要》亦称秦词“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秦观词章法、句法相对疏朗,而字法尤显典雅精致。这种努力发展到周邦彦那里,则更加注重章法上的雕琢、勾勒,意象组接的密丽以及大量化用前人诗句,慢词创作体制更加完备,手法更加繁复,也越发带上了浓重的文人化、技艺化的色彩。这也引导着宋词由天然之美向人工之美转化,如此技艺的进步也消解了词体内在的生机活力。秦观用疏朗流畅的章法,连接精致典雅的词句,使得词句既较柳永高雅,又不似周邦彦那般凝涩晦昧、难以索解,而是融入技艺又不逞弄技艺,这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佳境,得到了广大欣赏者的普遍喜爱,取得了词史上突出的地位,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一甚至推誉其“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17
秦观(1049-1100年),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第2个回答  2016-04-16
秦观(1049-1100年),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5-03

[qín guān]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江苏高邮人。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居士。北宋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

   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最初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1086),苏轼举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

   绍圣初(1094),坐元祐党籍,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熙宁十一年(1078)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

   元丰七年(1084)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 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20岁,作《浮山堰赋》。24 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

    人物生平

秦观(1049-110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江苏省高邮市人。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今镇江)各地。

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


    个人作品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词:《望海潮》、《沁园春》《水龙吟》《八六子》《风流子》《梦杨州》《雨中花》《一丛花》、《鼓笛慢》、《促拍满路花》、《长相思》、《满庭芳》、《江城子》、《满园花》、《鹊桥仙》、《迎春乐》、《菩萨蛮》、《木兰花》、《千秋岁》、《踏莎行》、《蝶恋花》、《一落索》、《丑奴儿》、《南乡子》、《醉桃源》、《河传》、《浣溪沙》、《如梦令》、《阮郎归》、《满庭芳》、《桃源忆故人》、《词笑令》、《虞美人》、《点绛唇》、《品令》、《南歌子》、《临江仙》、《好事近》、《玉楼春》、《南乡子》、《临江仙》、《渔家傲》》、《行香子》、《江城子》、《何满子》、《忆秦娥》、《风入松》、《满江红》、《碧芙蓉》、《念奴娇》、《满庭芳》、《解语花》、《玉烛新》、《水龙吟》、《石州慢》、《喜迁莺》、《风流子》、《沁园》、《摸鱼儿》、《兰陵王》[1] 

    诗:《赠女冠畅师》《秋日》《纳凉》《春日》《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泗州东城晚望》《金山晚望》

    文:《和陶渊明归去来辞》《龙井题名记》《游龙井记》《精骑集(序)》

    合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著录《淮海集》40卷、《后集》6卷、《长短句》3卷;卷二十一著录《淮海词》1卷。《淮海集》有《四部丛刊》影明本、《四部备要》本。南宋长沙所刻《百家词》本《淮海词》已不可见。今存在有《淮海词》1卷,收入《宋六十名家词》刊本。又《淮海居士长短句》3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本、朱祖谋《疆村丛书》本、北平图书馆影印宋本、叶恭绰影宋校本、龙榆生点校《苏门四学士词》本。

    文学特点

    词作

秦观在婉约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

   首先,在意境创造上,秦观的词作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抒发迁客骚人的愤懑和无奈,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

代表性作品是他贬谪郴州期间所写的《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篇词作非常深切地抒写出词人遭受流放、前途渺茫、孤独寂寞、思念家乡的愁绪。特别是最后两句,因景设问,沉痛地表达出自己远离朝廷、谪放天涯地无奈和悲愤。秦观病逝之后,苏轼特别将这两句诗书于扇上,并题识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其次,在语法结构方面,秦观受到柳永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慢词。但是他能把令词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造成的发露有余,浅白单调的不足,显得跌宕有致,包蕴深层。

例如《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但倚搂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再次,在字法运用方面,秦观词作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取象设词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描绘自然景物,多为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烟渚等;摹建筑器物,则是驿亭、孤馆、画屏、银烛之类。他以柔婉的笔触,对词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饰,用精美凝练的辞藻,传写出凄迷朦胧的意境。

正像赵尊岳在《填词丛话》卷中评析秦观词用字之妙所言:“淮海即好丽字,触目琳琅,如‘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一‘映’,一‘低按’,一‘小’字,已经驱使质实为疏秀,人见其风度矣。”

    诗作

秦观诗文亦为北宋一大家。明胡应麟于《诗薮杂编》卷五言:“秦观当时自以诗文重,今被乐府家推做渠帅,世遂寡称。”从宋刻本看,《淮海集》前后集共四十九卷,其中只有三卷是词,其余赋一卷、诗十四卷、挽词一卷《以上为韵文》,而以文为最多,共三十卷。

秦观诗感情深厚,意境悠远,风格独特,在两宋诗坛自成一家。散文以政论、哲理散文、游记、小品文最为出色。其策论文笔犀利,说理透彻,引古征今,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秦观在某些特定环境情势,即“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怀抱百忧中”,如忆旧、迁谪时制作的这第三种类型的诗,已使原来侑饮娱兴、按拍协歌的传统价值归属摒退于很次等,甚或无相关连的幕后位置。

而另外却命其担荷起诗歌在古典诗教理论里的代言情志功用,遂成为自我主体心态意绪的特定物化形式,以之满足他叹喟命运悲剧、宣泄人生愁烦的现实精神需要。

元好问评秦观诗作为”女郎诗“,后世也多存误解,然秦观现存诗歌共400余首,其中真正有“女郎诗”味的,也不过占作品总数的四分之一

    策论

秦少游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到秦少游时,习惯上总是把他与婉约词联系在一起,却较少提及他的诗,更少论及他的文。其实,在秦少游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有三卷100多首,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当然,评论一个作家的艺术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数量而不看质量,有的作家存世虽只有一部(篇)作品,但其影响巨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是无可撼动的。尽管如此,要历史而客观地评价秦少游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如果只论其词,而不论其诗其文,尤其是不论其策论,不仅有失偏颇,而且也评不出一个完整的秦少游。秦少游的策论立论高远、说理透彻、章法严紧、文笔犀利,有一种特有的艺术张力,“辞华而气古,事备而意高”。

紧扣现实,不尚空谈

秦少游的策论共有50篇,其中进策30篇,进论20篇。认真分析这些策论的内容就可以发现,这些文章大都能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较少作书生之空谈。这一方面与当时制科之文的要求有关,一方面也与其业师苏东坡的鼓励与点拨有关。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创作的成就颇高,他的鼓励与点拨当然是经验之谈。

引古证今,说理透彻

策论是古代的一种特有文体,相当于现代的政论文,是臣向君提出的有关国事、朝政的意见和建议。它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帝王,因而在写作上不能长篇大论地泛泛而谈,篇幅要短,立论要明,论据要足,说理要透。既要注意一事一议、深入浅出,更要注意言而有理,言而有据,言而有序。统观秦少游所写的策论,基本上达到了以上几点要求,特别在引古证今、说理透彻方面更是无懈可击。

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熙宁四年,宋神宗采纳王安石的建议,改革科举法,“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为了应举,秦少游在策论的写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对策论写作的重视甚至超过诗词赋。他曾说“作赋何用好文章,只以智巧饤饾为偶俪而已。若论为文,非可同日语也。” 正因为如此,秦少游的策论无论长短都非常注意谋篇布局,注意结构和章法的变化。

铺陈排比,气足神完

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和后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大都讲究运用“整句”铺陈排比,让人读起来感到有一股气势扑面而来,很有震撼力。秦少游在饱读大量经典散文的过程中,对散文中如何运用铺陈排比心领神会,加之他青少年时也写过《浮山堰赋》《黄楼赋》《汤泉赋》《郭子仪单骑见虏赋》《和渊明归去来辞》等,特别是为纪念苏东坡在徐州抗洪成功所写的《黄楼赋》就很得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这篇赋“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他把赋中运用得驾轻就熟的铺陈排比又运用到策论中来,就使文章更加气足神完。

综上所述,秦观的策论风格完全可以用“辞华而气古,事备而意高”来一言以概括之。

其实,对秦少游策论的评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很高的。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至于议论文字,今日乃付之少游及晁、张、无己……”。苏东坡《辨贾易弹奏待罪札子》:“秦观自少年从臣学文,词采绚发,议论锋起,臣实爱重其人。”清代梁章冉《扪虱新话》:“……少游文学西汉,所进策论,颇苦刻露,不甚含蓄。若比东坡,不觉望洋而叹,然亦自成一家。”现代著名学者朱东润则说:“予于少游之书,尤喜读进策三十篇,观其所得,导源东波,所见益卓。其论选举与役法者,皆深造而有得,不为世俗之言。”

    轶事典故

    被贬雷州

    梦中题诗

秦观在雷州海康宫亭庙下,梦见天女拿一幅维摩画像让他写赞,秦观笃信佛教,于是题道:“竺仪华梦,瘴面囚首。口虽不言,十分似九。应笑荫覆大千作狮子吼,不如搏取妙喜似陶家手。”醒来后,就把这段话记录下来。宋僧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说,自已在天宁寺,还亲眼从和尚戒禅那里看到这幅字,正是秦观的笔迹。清潘永因所编《宋稗类钞》也提到真迹在雷州天宁寺。

    后世影响

秦观的感伤词作形成了词史上影响巨大的抒情范式。在他之前,晏殊、欧阳修以珠圆玉润之笔写作名臣显宦的闲雅之词,晏几道以空灵悠缈之笔写作没落公子的感伤之词,柳七郎风味失之浅俗,苏东坡词的豪宕不羁又非“本色”、“当行”,他们皆不能被广大文士所理解和接受。秦观的出现,则成为人们普遍师法的对象。他出身于下层,在官场上受到沉重打击,屡遭流贬之苦,这几乎是封建社会众多下层文士悲剧命运的缩影。秦观以其婉约凄美的优秀词作,传递出广大文士共同的悲哀,因此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褒誉。

在词体演进的过程中,秦观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秦观、柳永填制慢词,受到老师苏轼的讥嘲,他在柳永以赋法入词的基础上,更多精研和锤炼,使得慢词的创作走向成熟。《四库全书目提要》亦称秦词“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秦观词章法、句法相对疏朗,而字法尤显典雅精致。这种努力发展到周邦彦那里,则更加注重章法上的雕琢、勾勒,意象组接的密丽以及大量化用前人诗句,慢词创作体制更加完备,手法更加繁复,也越发带上了浓重的文人化、技艺化的色彩。这也引导着宋词由天然之美向人工之美转化,如此技艺的进步也消解了词体内在的生机活力。秦观用疏朗流畅的章法,连接精致典雅的词句,使得词句既较柳永高雅,又不似周邦彦那般凝涩晦昧、难以索解,而是融入技艺又不逞弄技艺,这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佳境,得到了广大欣赏者的普遍喜爱,取得了词史上突出的地位,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一甚至推誉其“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

第4个回答  2016-05-04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北宋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从宋刻本看,《淮海集》前后集共四十九卷,其中只有三卷是词,其余赋一卷、诗十四卷、挽词一卷《以上为韵文》,而以文为最多,共三十卷。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因此确切地讲,秦观首选是文学家,其次才能说是词人。

1、苏门四学士之一与个性。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

2、婉约派词人代表人物之一与创作特点。秦观在婉约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首先,在意境创造上,秦观的词作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抒发迁客骚人的愤懑和无奈,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其次,在语法结构方面,秦观受到柳永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慢词。但是他能把令词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造成的发露有余,浅白单调的不足,显得跌宕有致,包蕴深层。再次,在字法运用方面,秦观词作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取象设词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描绘自然景物,多为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烟渚等;摹建筑器物,则是驿亭、孤馆、画屏、银烛之类。他以柔婉的笔触,对词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饰,用精美凝练的辞藻,传写出凄迷朦胧的意境。

3、代表作欣赏。他贬谪郴州期间所写的《踏莎行》是重要的代表词作(已被选入中学课本)踏莎行.雾失楼台: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4、重要人物评价
苏轼: “有屈、宋之才。” ;“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宋史·文苑传》
王安石:“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宋史》
李清照:"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词论》
清代王国维:“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词之最工者,实推后主、正中、永叔、少游、美成,而前此温、韦,后此姜、吴,皆不与焉。”——《人间词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