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亲子阅读书籍推荐

如题所述

辅食育儿电子书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lYzjawNLdXqhr-YgQi9-Q

   

提取码:d7g0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的分享

早期教育就在于两个字:引导。家长做好自己该做的,至于孩子,只要家长付出了,孩子会给您答案的。顺其自然,千万不要刻意。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为了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真正地喜欢上阅读,现在的家长越来越认识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亲子阅读可以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进行有益的正面引导,但适合亲子阅读的书籍也是至关重要的,尽管荐书堂之前分享过一份20位超级童书爱好者的亲子书单,但对于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本期,荐书堂小编又为大家找来了18本适合亲子阅读的书籍,希望家长朋友们能从中挑选几本,与孩子进行一次亲密的亲子阅读,尽享天伦之乐!1、《天池》 中国孩子应该看中国故事书总觉得中国的孩子还是应该看中国比较好的东西,内心会有归属感,所以,我们出版了“中国山川故事”这套书。我女儿4岁,我给她讲《天池》的故事,她非常喜欢,经常让我讲,讲到第三遍我就不耐烦了。上周我和女儿去了西湖,大家知道西湖是怎么来的吗?很久以前,还没有杭州城以前,大家围着西湖而居,那时候西湖叫金牛湖,因为西湖下面卧着一头金牛,每次湖水干涸之后,金牛就跃出水面,把西湖灌满。我女儿听了后很困惑,她问“为什么我们在杭州看不到金牛?”“湖水现在很满,所以你看不到。”我回答。我觉得还是应该给孩子们看古老的神话和民间故事,包括希腊童话、格林童话或是自己的故事,民间传说和神话里还是有当代创作者所不能企及的部分,因为它是最古老的人间的智慧。2、《大黑狗》 代表了内心的恐惧我重点介绍一下《大黑狗》,一家人看到一只狗,从父亲开始,说这个狗有多么多么大,越说越大,最后说成特别巨大的狗。大家都害怕,只有家里最小的小孩说“我不怕”,这个孩子出去唱了一首歌,于是黑狗被驯服、变小了。这是人类驯服自然的过程,同时也是孩子不断成长、找到自信的过程。这只大黑狗不像大家形容的那么大,只是人们内心认为它很大,如果你内心有恐惧,那么恐惧会越来越大;如果你内心是自信的,那么一切危险都不是问题。3、《凯迪和一场很大的雪》怀念抱着孩子一遍遍读书的时光我家孩子今年小学一年级,这个绘本是他4岁左右特别喜欢的一本书,他现在喜欢的是《海底两万里》这样的书了,自己就可以读,不再需要我给他读了,我很怀念曾经能抱着他一遍一遍给他读这个故事的时光,讲上三四遍我是不会烦的。这本书很直观,故事性也很好。比如在体现55马力的时候,作者画了55匹马,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另外书里面的这个蒸汽挖土机很有责任心,它帮助了无数人。而且作者李·伯顿在页码上都标注了东南西北,还有挖土机走路的轨迹,最后所有的轨迹就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地图。自看了这本书之后,我的孩子看地图的水平变得很高,他自己画图时首先会用箭头标出东南西北。4、《真正的陪伴》 对父亲身份的骄傲我的孩子读小学三年级,我每天给他讲故事。孩子们小时候都爱好冒险,作为家长需要引导他,观察他。我推荐的书是《真正的陪伴》,这本书5月份刚出版,包含了对我孩子的疼爱,也是对我父亲身份的骄傲。5、《妈妈,为什么?》封底眺望远方的妈妈最打动我这本书的文字来自日本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文字很简单,里面充满了童趣,贯穿了人生的很多阶段。下大雨的时候,妈妈和三只小兔子在树林里躲雨,外边即使下雨了,它们也觉得很安全,很安心。天晴了,小兔子会和妈妈出去,像小尾巴一样跟着妈妈跑来跑去,特别小的孩子黏着妈妈,时不时过来亲一下,就像我们自身的体验一样。它们问了很多的问题,终于有一天它们开始寻求自己的梦想,去远行,最终看到了没有边际的大海,它们在海边欢呼跳舞,觉得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在它们的世界里奔跑和玩耍,拥有了自己幸福的生活。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其实是封底的这张画,在挑选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没有当妈妈,现在我的宝宝1岁8个月。最后这幅图是同样的下雨天,只有妈妈一个人在看远方,站在大树桩上很寂寞地想着她的孩子,最后做到这里的时候我自己情绪不太好,不好意思,可能把大家带入了不太好的情绪。6、《从窗外送来的礼物》将生活里的差错变成惊喜我也是一个小孩的妈妈,闺女3岁多了,虽然我也是在成人的世界里,但好像一直没怎么长大,我觉得我也就9岁多。今天介绍的是五味太郎的书《从窗外送来的礼物》,我特别喜欢这本书,故事讲圣诞老人送礼物,隔着窗户他以为看到的是猫,给它小猫的礼物,翻一页才知道,其实它只是穿小猫T恤的猪。很多这样的送错礼物的情景,从视觉上形成一种小魔术。五味太郎把生活的小惊喜和小差异体现得很极致,我觉得他是特别热爱生活、无法长大的人,所以才会做这些事情。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着生活上的糟糕或不如意,能有一个孩子的心态,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无趣的东西串起来,这会很好玩,是给孩子的很好礼物。
第2个回答  2020-10-18
带着孩子一同阅读,不需要技巧,只需要家长全心投入,轻松的阅读、亲密的对话,都是提升亲子关系与促进孩子大脑发展最无可取代的唯一心法。

0~3岁

适龄挑选绘本种类

随着孩子的年龄挑选书本,宝宝1岁之前,可以撕不破、不怕咬的布书为共读的媒介,1岁之后,则可以带入较多可刺激宝宝五感的感官书,例如:一按压就有音乐的音乐书、提供不同触觉感受的游戏书等,1岁半之后,可提供翻翻书,促进小肌肉的动作发展,材质建议可以选择厚纸板书,比较耐翻、好翻。而书中可供幼儿随故事翻开纸片的翻翻书,则建议家长可在纸片翻折处背后,以胶带黏贴强化,才不致让幼儿在几次的翻阅后即破损或毁坏。(1岁前,还有1个选书要点是:选大人自己喜欢的图画书,因为大人喜欢就会讲得高兴,小孩就听得高兴)

看图说故事,不受限于绘本

提供3岁前宝宝的绘本,一般字数都很有限,寥寥几字可能让家长不知如何念起,建议可以从图片着手,如:看到动物,说说过往自己亲身看过、经历过的经验、描绘一下它的叫声、颜色或喜欢的食物等,不用担心孩子懂多少或说得不够正确怎么办,对宝宝来说,依偎在爸妈怀中,听爸妈谈话时的高低音调、不同表情、轻松愉快的心情与姿态,已能启发孩子在视觉、听觉、触觉、认知与情绪各方面的学习发展。如果是祖孙共读,为宝宝念绘本还可以活化长辈的大脑,帮助长辈预防失智症,让祖孙共同受益。

不拘泥时间,阅读更自由

从0岁带宝宝阅读,孩子共读时的反应可能从初期只是看着、到渐渐会拍书、咬书,这些行为可能让家长不知道该不该继续下去,事实上,书籍对孩子来说,是崭新的事物,他必须从认知它是一本书开始,才能慢慢知道它可以被阅读。而孩子初期认识新事物的方法,即是摸摸、拍拍、咬咬,此外,宝宝的专注力不长,在书前阅读的时间可能不到1分钟,不了解的家长可能因此气馁,这是婴幼儿时期正常的行为表现,建议家长不要拘泥于单次阅读时间的长短,就算只有1分钟、1页或是跳页,多次的累积还是会对孩子提供益处,且随着共读的次数增加,孩子在书前阅读的时间会逐渐拉长,并很快爱上与爸妈共读的时刻。

对话式共读,轻松看绘本

亲子共读不需要任何技巧,只要以聊天的方式描绘情节、说出故事就可以,宝宝若还不懂得回应,就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将对话融入故事情境中完成阅读,此时,光是爸妈生动的表情与抑扬顿挫的语气,就足以吸引宝宝投入。待宝宝稍大、逐渐可以简单表达时,对话式的阅读就可让亲子之间有比较多的互动。

无论是大人或小孩,轻松的环境与气氛,能让大脑学得更好,因此与宝宝共读时,建议爸妈保持轻松的态度与愉快的心情,有助宝宝更好地吸收与学习。机器也无法与孩子产生情感交流而对大脑造成正向刺激。

不局限时段,随时都能共享故事

若书籍能成为育儿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在等待、游戏时与孩子共读之外,当宝宝在新环境感到不安时、情绪不佳需要安慰时,爸妈都可以拿起绘本为宝宝念念故事,无论是唱歌或念绘本,爸妈此时的声音都有助安抚孩子的情绪或帮助转移注意力,建议爸妈可随身携带孩子喜欢的绘本,随时随地帮助孩子沉浸在熟悉的故事中安定下来。

3~6岁

持续延伸,阅读益处随阶段扩充与深化

不若0~3岁的宝宝图书多着重在生活自理与认知学习,3岁后,可提供孩子字词量与情境描述较多的绘本。阅读所带给孩子的益处,随着孩子的不同阶段,会给予不同的启发与学习,随着故事中各种不同情境的描绘,可以拓展孩子对世界的认识,甚至贴近生活情节,也提供孩子在遭遇相同情境时不同的思考与选择。不过3~6岁的选书,因应每个孩子的能力发展进程不同,仍应该循序渐进,从字词量少、情节单纯的绘本,慢慢进阶到字词量较多、情节较复杂的绘本或桥梁书。

书面语言,将优美词藻带入幼儿生活

多了故事情节,提供孩子更多关于因果关系与逻辑思考的机会,一方面促进孩子的统整分析能力,另一方面也强化表达与沟通的能力。良好的语文能力有助增强孩子的学习力,而语文能力的强化则需要靠交谈与阅读来达成,根据研究,日常家庭对话的范畴比较局限,字词量增加也有限,但若能通过共读绘本,将可创造出更多的对话量与字词量,也比较能接触到日常生活中较接触不到的话题。

此外,语言又可分为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书籍上的文字通常经过筛选,用字较精炼、逻辑性也较强,对于情境的描述,也容易接触到优美的词句,有助亲子间的语言品质提升,例如:描述风景,口头上常以景色很美带过,但书面语言可能用旖旎风光来描绘,可让孩子从中认识新的词句与形容方式,对语文能力的增强有最直接的帮助。

进阶阅读的选书依据

相较3岁之前的绘本,3~6岁绘本的字句量增加,除了对话式共读之外,为孩子逐字朗读,可以是家长最简单的念故事入门方式,只要投入一点情感,或是逐字念书时带入一些节奏(特别是句子经常重复的绘本),都可以引起孩子盎然的兴趣。

文字量

对比3岁之前的童书,3岁后的选书可以选择情节具有起承转合的故事类型,这意味着字句量会相较3岁前的选书稍多、情节也较复杂,对孩子来说,增加的文字与故事情节,会增加孩子的推测能力,而阅读时间因此增加,则可培养孩子的专注时间、培养他耐烦的能力。

阅读能力并非天生,必须靠时间累积培养,即便是成人,要好好地看完一本书,也必须静得下心,并有适当的专注力,才能沉浸于阅读之中,对孩子来说亦同,从3岁前简单的图画书到字句量逐渐增多的绘本,过程中也需锻炼孩子的专注能力与耐心。

重复让孩子更专注

约孩子3~4岁,阅读进阶的初期,建议可以选择具有重复性的绘本,例如:相同句型或情境反复出现,一方面孩子容易预测下一页的内容,比较容易累积成就感与乐趣,另一方面重复的词句与句子能强化孩子对句型的认识。

主题

针对孩子现阶段具有敏感度的事物提供大量认识,选择相关的图书,满足孩子想更了解该事物的需求,例如:对恐龙充满兴趣时,提供与恐龙相关的绘本,或是选择贴近孩子生活情境的故事,例如:即将开始上学或看医生等,让孩子能够连结渴望或连结生活经验。

文字品质

良好的书面语言,可让孩子学习到优美的词句、准确的文字使用方式与编排,且容易让读者通过文字产生画面。书面语言较佳的绘本,在文字描绘上有较多的细节透露,不但使读者脑中能轻易勾勒出画面,也有助培养孩子的想像力,例如:相较于他心情很好,他嘴角上扬、走路时脚步轻快的描述更能让读者产生画面,或是描述食材时,以田里刚摘的、早上还在水里游泳着取代新鲜的用词等。

亲子共读,18岁前都可进行

为孩子挑选共读的绘本时,建议爸妈可先看过故事内容、了解绘本的特质,再以合适的方式念给孩子听,也比较容易在翻页前,适当丢出可让孩子预测或推敲的问题来引起亲子间的讨论,例如:你觉得如果是你会选择什么?或你觉得下一页孔雀会变大吗?等问句。亲子共读的时间可以从0岁开始延伸到18岁,如:小学阶段,会认字不代表会理解,会拼音不代表会阅读,因此仍需家长陪着阅读,待年纪稍大,也许初、高中阶段,可以和孩子选择同一本书,虽然各自阅读,但仍可以互相讨论、创造亲子间更多的共同话题,让彼此间的亲密感因阅读而持续维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7-30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dn8_x0bbWNyHESTFf-KsQ

提取码: 76yb
年糕妈妈亲子阅读,完结版百度网盘3.6BG高清视频。    

第4个回答  2020-10-18
都说“穷养儿富养女”,但我所理解的富养,远不止于用物质去满足年幼的孩子,心灵更应该富养。而富养心灵最好的手段,莫过于给他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阅读环境,从小让他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这也是我自宝宝出生这三年来,一直坚持亲子阅读的初心。我坚信只要能持之以恒地坚持进行家庭阅读,孩子的“教育性”受益一定不会少,积少成多、量变到质变。

以下是我从这几年的亲子阅读经历中,给正在为一些进行阅读前家长们的一些实用建议:

01、阅读环境的创设

将高频词、视觉词(进行)打印,贴于家里,如床头、冰箱,孩子可以经常看到的地方,只要目之所及,孩子见得着,久而久之就会熟悉这些词。

什么是视觉词?

这是一位美国的专家Daolch (道尔奇)提出的。

Sight Words 顾名思义,就是一入视觉就立即能反应的词汇。这些词汇占据阅读词汇量的 50%!有了这 220 个词,阅读的文章中,就意味着 50%的单词都认识, 然后再配合相应的阅读难度的书进行阅读练习, 就会极大地提高阅读速度, 以及阅读流利性, 进而会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