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保险不能买

如题所述

其实不然,且听我慢慢说来。
第一,以上银联国际所说的是指持有银联卡购买香港保险的情况,并非说香港保险不能买了!如果你是用VISA、支票、现金、电汇等方式。那就不受银联以上规定的限制了!不过按外管局的规定,外汇一年之内不要超过5万美元就没有问题啦。
第二,早一点咨询了保险业的相关人士,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受昨天的消息影响。而人寿险和储蓄险今天(29日)还是可以购买的,不过保费(注意,不是保额!)要求在5000美元以下,而且一天一张银联卡只能限额刷5000美元。由于之前外汇管理局对刷卡笔数并无限制,所以刷卡刷到手软式的大额保单换汇仍在香港屡见不鲜。
第三,之前已经购买了大额的人寿保险怎么办?续费什么会不会受影响?就像第一点所说的,你可以用除银联之外的手段支付,包括VISA、支票、现金、电汇,同样年不能超5万美元。或者你可以用多张银联卡或者分多天支付。
如论如何,昨天的消息已经证明,去香港买保险这个口已经逐渐收紧了。
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8月31日披露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新造保单保费额为301亿港元,占上半年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的36.9%,并接近去年全年总和(316亿港元),而2010年,内地居民赴港投保为44亿港元,仅占香港总保费规模的7.5%。五年多的时间里,内地保单占比已激增五倍。
早一点的朋友上个月去香港买保险,称那情形就像是内地人在抢房子一样,自己看下图体会一下吧。
这种情况近期更是愈演愈烈。
一是因为10月以来,人民币贬值压力继续增加,人民币兑美元跌势明显较此前更为猛烈。10月28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78关口,离岸人民币更是跌破6.79直逼6.8的关口,人民币持续贬值无疑加速了人民币通过香港保险渠道外流速度。
二是香港保险可以提供以美元计价的保单,可以实现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资产减值,对高净值人群有很大吸引力,部分人还将保险作为避税的手段之一。
三是香港保单与内地保单相比,早一点通过自己购买香港的经验总结出有几个优点。
1、同等条件下香港保险的承保费用更低,赔偿条件相对比内地的好,比如重大疾病保险,部分险种只要医院出具证明保险就赔,还可以多次赔付;
2、同等条件下香港保险的承保广度更广,一样的保额可能香港保险承保的疾病种类更多;
3、储蓄分红类保险收益相对较高;
4、说的是香港人平均寿命比大陆要长,所以精算师在做模型的时候开的赔率比较厚道,也就是说内地去买重疾险就占便宜了。
基于香港保险大火的这种情况,今年6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了有关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5条风险提示,重点强调了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同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王允贵在年内曾公开表示:“如果是到境外购买人寿险或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对这种保险类产品,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和法规未明确允许。目前资本项目可兑换正在有序推进过程中,操作这种属于未开放的境外保险类产品,存在大量风险。”
所以呢,买保险一定要自己选择合适的,同时要选择靠谱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事情做好沟通,而且要自己过去香港面签!Ok,这很重要。
不过在这里,早一点也要提醒各位,买保险某种程度上是属于负和博弈,你们交的保费本身就包含了风险概率、销售提成、运营成本、保险公司利润,人家保险公司还有精算师把关呢,所以怎么算保险公司应该都是不会亏钱的。所以保险并不是多多益善,特别是对自己生活还存问题的低收入人群,买不买商业保险呢,在这里是不太建议的。
负和博弈,是指双方冲突和斗争的结果,是所得小于所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其结果的总和为负数。它既包括一种两败俱伤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结果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他也包括另一种“胜者”取得的利益小于“败者”承受的损失的博弈。
买保险呢,你要是挂了保险公司不能让你活过来,你要是得治不好的病,保险公司还是治不好你,除了给你钱,别的什么也做不了。
但是为什么还是要买呢?比如说重疾吧,买了呢起码你病的时候,赔偿的金额可以给你治病,病是病了,万一技术进步了能治好呢?!!还有就是不会给家庭造成太大的负担,现在很多情况就是一得重病就拖累整个家庭坍塌。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