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型人格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生活中,有这么一类人:很多时候明明什么都没做,却感觉已经累得不行。做得不好,又会在事后不断地反思和谴责自己,觉得自己很失败。因为害怕失败,很多事就不敢去做,最终陷入拖延-自责-拖延的怪圈。这就是称之为【内耗型人格】的表现。

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精神内耗的情况呢,下面就给大家说明下精神内耗产生的原因:

①对自己极度不自信:自我评价很低,常常在心中贬低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所长。

②内心敏感:过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甚至会不知觉得往自己身上去联想,并常常能够得出负面的结果。

③总是把想法落到过去或未来的事情上:想到过去自己因为懒惰、拖延,导致事情没做好,就非常懊悔;想到末来要经历某些事就很焦虑,非常担心害怕,越害怕越会想,越想越焦虑,陷入恶性循环。

④给自己树立高要求:经常反复性地给自己设立高目标,比如:一个月瘦十斤,每天运动一小时,一个礼拜学会3000个单词等,然后强迫自己执行,显然,由于不切实际的的目标必然面临失败,一旦失败又开始情绪崩溃,自暴自弃,加剧精神内耗。

面对精神内耗,我们其实不用担心焦虑,我们可以参考学习稻盛和夫的工作方法,也许能够让你摆脱精神内耗。

稻盛和夫:投入做一件事

内耗的最大表现,是内心有千丝万缕的想法,可就是没有一丝一毫的行动。

当年,20岁出头的稻盛和夫大学毕业后,好不容易在家人到处托关系之下,才进入京都一家陶瓷企业工作,没想到这家企业濒临破产,连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与他一起入职的四名大学生相继离开。

稻盛和夫写信给家人称自己想离职,却被怒斥:“一家人辛苦供你上大学,好不容易进入企业,不到半年就忍受不住,太丢人。”

进退两难中,他调整心态专心投入工作,因为忍受不了宿舍的脏乱条件,索性卷铺盖到研究室,整日埋头研究。这让他逐渐有了成果,受到上司表扬,也开始对工作产生兴趣。

后来公司接到一笔新订单,要求生产一种U字形绝缘体,传统的黏合剂无法达成,稻盛和夫研究了很久未能突破技术瓶颈。

一天,他经过实验室,无意间被东西绊了一下,正当纳闷时,低头看到沾在脚底的石蜡,忽然灵光一现——“就是它”,他把原料和石蜡倒入锅中烧制,取得了完美的成功。

稻盛和夫将这次意外的成功称之为“上天的启示”。此后,他不管是研究技术还是经营企业,始终遵循这条准则——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努力到让神灵感动,让神灵可怜并帮助我们”。

稻盛和夫的成功,就是停止头脑中的胡思乱想,化迷茫为行动,对工作倾注十分的精力,最终从工作中找到了突破,最终迎来了超乎预料的结果。

我们之所以内耗,很多时候是希望自己用最小的努力,达到最大的成果,于是一直在内心盘算,怎么样可以实现。但这明显违背了事情发展的逻辑。

越是盘算,越没有答案,因为事情都没有开始做,怎么可能算出结果。所以,摆脱内耗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停止头脑中的想法,立马投入做一件事。

好啦,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全部内容,愿每个人都能摆脱内耗的状态,动力十足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10

内耗型人格是指人内心中存在着内在的矛盾、疑虑和焦虑,导致他们难以轻松地适应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种人格特征通常由多种因素导致,例如个人性格、生活经历以及社会环境等。


下面我将更详细地探讨内耗型人格以及其可能的原因、表现和特征。

一、内耗型人格的可能原因

1. 不适应环境:内耗型人格通常是由于人们感受到自己与环境不匹配而产生的。他们往往感到自己无法完全地适应和融入周围的社交圈子或工作环境,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孤立。

2. 家庭关系:内耗型人格也可能源于家庭关系中的创伤和压力。他们可能经历过失去亲密关系或被虐待,这些经历可能导致他们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和信任感。

3. 压力和焦虑:一些人受到家庭、学业或职业方面的压力,难以在面对挑战和变化时保持冷静和平衡。这些人可能不断地担心自己未来的方向和追求,比如担心失业、失去爱人等。


二、内耗型人格的表现和特征

1. 总是自我怀疑:内耗型人格的人总是对自己的能力抱有怀疑和不确定感。无论他们在哪里,他们似乎都难以真正放松和享受周围的环境。

2. 缺乏信任感:内耗型人格的人有时会对周围的人感到神经质和不信任。他们难以相信他人的动机,担心他人可能会欺骗、利用或伤害自己。

3. 坚持特定的生活方式:内耗型人格的人通常会坚持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不太愿意去经历新的事物和挑战。他们可能对改变和变化感到不适应并且抵触,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威胁。

4. 难以适应变化:内耗型人格的人常常难以适应变化,并对日常的小事感到不安和困扰。他们可能对遇到的问题陷入沉思,并且很难放下过去的痛苦和困惑。


三、举一个例子说明:

小张是一名中小学教师,他虽然有着出色的教学水平,但总是对自己的表现抱有怀疑。每次开课前,他都会不停地自我检讨、沉思,担心自己是否准备充分、是否会被家长瞧不起。他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总是持怀疑态度,甚至最终影响到他在教师圈子里的关系与交际。由于缺乏自信,他面对其他成功得体人物的时候也会感到自卑和不安,身处于社交环境中总是感到孤独和困惑。即便是与家人朋友舒服地畅聊一番,也容易被内心的负面情绪控制,喜怒无常,不少时候又是愠怒,又是心事重重。小张是一个典型的内耗型人格的例子。他的内耗型人格可能是由于自卑、失落和批判等负面情绪长期滋生而形成的。

内耗型人格通常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挣扎。个体想要有所改善,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意志力。虽然内耗型人格可能会缩小个体思想感受和表现的范围,但是这类人却经常拥有真实的情感,对自身特别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这种人不会单纯粉饰文字或简单地回避责任,而是会不断地思考自己和周围的事情,以找到改善的方法。但是要想真正摆脱内耗型人格的束缚,还需要加强自我肯定和自我认知,逐渐建立自信、积极的心态,重塑自己的人生态度。


四、总结:

内耗型人格的人可能是因为不适应环境、家庭关系中的创伤和压力、压力和焦虑等多种因素导致。内耗型人格通常表现为总是自我怀疑、缺乏信任感、坚持特定的生活方式、难以适应变化等特征。如果遇到内耗型人格的人,应该尝试展现出同情和理解,并帮助他们转变心态,塑造积极的生活态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1-08

人的性格,他们的内向使人不适,他们的阴郁让人难受,他们的敏感逼疯了自己,他们的优秀令人艳羡,他们的精神何其高昂,但他们的身体何其疲惫,他们的人格仿佛已然丢失。

人之所以会内耗,是因为内心有许多事情没能得到解决,过去的创伤,现在的境遇,未来的不安,一个一个情景画面在潜意识中循环播放,它在胡思乱想,并且想不明白,这消耗了大部分的精力,让我们感到疲惫。”

通常,内耗型人格羞于向他人倾诉和表达,也善于安抚,倾听,疗愈他人,但往往会将自己负面的情绪藏在自我内心中自我消化,长久下来,情绪垃圾的长时间堆积后造成了严重的精神消耗。

具有内耗型人格的人,通常比较敏感、纠结,容易胡思乱想,别人不经意的一个举动,一句话,或是一个表情,都会让他(她)在心里兀自揣测。时间久了,就会把自己搞得很累,活得很不快乐。

他们常渴望通过自我控制,追求一个完美的状态,以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遇事时,又难以自我调节,情绪波动就像过山车一样高下颠簸、惊险无比。无论是在工作、生活,还是人际交往中,内心都会有很多的自我斗争和拉扯,想法翻来覆去,摇摆不定,最终使自己的心理资源严重损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6-01

内耗型人格是指一个人倾向于在自己内部产生冲突、矛盾和压力的一种人格类型。这种人格类型的人通常在心理上存在着一种内部的摩擦和冲突,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欲望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抵触的倾向。

内耗型人格可能表现为以下特征:

1. 内部矛盾和纷争:这些人经常在内心感到矛盾和纷争,难以做出决策或选择,因为他们的不同需求和欲望之间存在着冲突。

2. 自我压力和焦虑:内耗型人格的人常常对自己要求过高,对自己产生过多的压力和焦虑。他们可能感到内心不安,因为无法达到自己设定的高标准。

3. 犹豫和优柔寡断:由于内心的矛盾和纷争,这些人可能常常犹豫不决,难以做出决策。他们可能在不同的选择之间反复徘徊,难以做出最终的决定。

4. 自我抑制和自我限制:内耗型人格的人可能倾向于自我抑制和自我限制。他们可能担心做出错误的选择或行动,因此会对自己施加过多的限制和控制。

内耗型人格可能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处理内耗和冲突的关键是学会平衡不同需求和欲望之间的关系,并找到自己内心的和谐和平衡。心理咨询和支持可以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内部冲突,并提供方法来处理这种内耗。

第4个回答  2023-06-03

内耗性人格是指个体在自身内部存在着冲突、矛盾或对立的不同人格特征或心理倾向。这种内部冲突可能导致个体在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出现不一致或不稳定的表现。

内耗性人格可能源于个体内部不同的需求、价值观、情感或态度之间的冲突。例如,一个人可能同时追求自由和安全感,而这两种需求之间可能存在冲突,导致个体在决策和行动中犹豫不决或难以取得平衡。

内耗性人格也可能表现为个体在不同的情境或不同的人际关系中展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或行为方式。例如,在工作环境中,一个人可能表现出自信、决断的特质,而在家庭环境中却表现出犹豫、顾虑的特质。

这种内部冲突和不一致可能给个体带来困扰和压力,同时也可能影响其与他人的互动和自我发展。因此,理解和管理内耗性人格是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旨在帮助个体寻找平衡、取得内部一致,并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