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是什么?

如题所述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出现是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北纬60°附近的西伯利亚地区气温远远低于同纬度的海洋。空气冷却收缩,陆地上形成强大的高气压中心,取代并截断了原来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之残存在海洋上。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上形成低压中心,取代并截断了原来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这样,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割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由此可见,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形成不同纬度间的气压差异,而不同季节海陆间的温度差异则形成了同一纬度海陆间的气压差异。

季节移动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

夏至时,气压带和风带比春分时北移5°左右。这时的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赤道与北纬10°之间;由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间很短,低气压带来不及形成,所以赤道低气压带不可能移到北回归线附近。但这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可以一直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越过赤道,吹送到北半球,并偏转成西南风。

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又逐渐南移至赤道;从秋分到冬至、又南移到南回归线。这时地面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比秋分时一般南移5°左右,比夏至时南移10°左右。

例如,赤道低气压带这时已南移至赤道与南纬10°之间,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可一直吹送到赤道,并有一部分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由于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所以在南北纬5°—15°、35°—45°、60°—70°之间的地带便成为风带的过渡地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