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和小学生相比,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如题所述

初中生和小学生相比,学习内容、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具体如下:

一、在学习内容和难易程度不一样。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首先面临的就是学习内容的变化。在小学主要学习数学语文和英语这三门主课,而且都是入门的基础知识,很简单的。

初中生的课程增多。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还增加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一下子增加了好几门,知识点又多,难度系数也增加了。

二、孩子的思想和心态有变化。

小学生都比较听老师的话,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好管,初中生进入青春期,追求的个性化,容易冲突暴躁,所以调皮捣蛋的学生就多了,好好学习可能就不是他们想要的了,学习差距也就拉开了。

三、学习方法相应的也有变化。

小学阶段,老师会花不少的时间去关注、引导学生。老师会主动的询问学生的问题,并主动的加以指导。

但初中生需要调整心态,主动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不懂不会的地方自己要主动咨询老师,需要自主学习能力。

个人经验:进入初中,学生需要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节凑,适应初中的学习氛围,否则学习起来会吃力的,我记得我当时用初一整个上学期的时间才真正的适应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26

首先孩子由小学升入初中,由于年龄的增长必然会经历一些变化,所以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外貌上都会出现显著改变。另外,还有显著改变的是在学习方面,小升初考试结束之后,孩子就要进入到初中阶段的学习,学业的任务也逐渐繁重。下面具体来了解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一、心理反应的变化

小学到初中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印象,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虽然不愿让大人管,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二、生理上的变化

小学时,孩子身体发育一般。进中学后,绝大多数孩子身体发育日趋成熟,处于人生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他们的认识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整个个性特征发生急剧变化。

进入青春期后,中学生身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生长发育很不平衡,骨骼的增长比肌肉快,四肢的增长又比躯干快,因此少年的体形很像窄肩、扁胸、长腿的“豆芽菜”。

在男生身上,主要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低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在女生身上,表现为嗓音细润,乳房隆起,骨盆宽大,皮下脂肪较多,臀部大体态丰满,使得男女初中生在外形上的差异日益明显。

三、学习上的变化

在小学,学习科目较少,学习任务不太重。进入中学,课程增多,学习任务加重。语文、数学、政治、外语、历史、地理、生物,一下子增加了好几门,而且难度增大,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越来越强,因此,刚刚步入中学的学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不适应。

随着学科的多样化,在学习方法上,要求中学生比小学生更有自觉性、独立性和主动性。中学老师比较重视启发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小学时课后只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就不能满足中学学习的要求了。中学更注重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高效的学习效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8-25

  大家都知道小升初很重要,因为能考上好的初中,为以后进重点高中打下基础。那么小学生和初中生什么变化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说明:

  第一,学习内容方面。

  小学生学习的科目最多5门,到初中学习的科目一下子就变成了10多门,每个初中生都有一点不适应的感觉。所以,初中生要学会重点学习,不要偏科,这样会轻松很多。例如,少花时间在自己擅长的科目上,多花时间在自己不擅长的科目上等等,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学习方法方面。

  在小学阶段,只要小学生多读、多记、多背、多写,就能取得好成绩。但是,到了中学,除了小学生的多之外,中学生还要重视提问、思考、总结,重视知识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熟练掌握知识规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良好的成绩。因此,家长必须有意识地引导中学生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三,生活方面。

  可以说,小学生的生活是由父母全方位照顾的,基本考虑太多的事情。初中有寄宿学校,初中生需要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初中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即使是走读生,进入初中,家长也要让初中生做自己的事,注意培养初中生的生活能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8-16
初中和小学有什么差别?初中老师总结,初中和小学的差别有以下四个方面,家长要多了解,帮助初中生更好的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一、教学方面
小学老师讲课形象生动、活泼,会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小学生只要认真听老师讲,掌握知识完全没有问题。升入初中后,根据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老师往往更注重引导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会像小学老师那样盯着孩子学、手把手地教着孩子学。如果说小学生是被动学习,那么初中生就应该主动学习。

二、学习内容方面
小学的学习的科目最多5门,到初中学习科目一下变为10多门,每个初中生都有点不好适应的感觉。因此,初中生要学会有重点地学习,不要偏科,就会轻松很多。比如在自己擅长的科目上少花时间,在自己不擅长的科目上多下点工夫等,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三、学习方法方面
在小学阶段,只要小学生多读、多记、多背、多写就能取得好成绩。但到了初中,除了小学生的几个“多”,初中生更要注重多提问、多思考、多总结,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还需要熟练掌握知识的规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初中生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生活方面
小学生的生活可以说是由家长全方位的照顾,基本不用考虑太多的事情。初中开始就有了寄宿学校,初中生需要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即便是走读生,进入初中开始,家长也要让初中生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注重培养初中生的生活能力。

以上四方面就是初中和小学的差别,不仅小升初的家长和学生需要尽早了解,做好充分准备,而且初中生也应该知道,以便及时改变自己的认识,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提升自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10-11

1.学习科目增加,学习内容变多。小学所要学习的科目就是语数英,科目较少,内容也较为简单,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处理各科的学习问题。但是一转入初中,就要面临语数英之外的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化学和物理等科目。

2.学习方法的不同,面对科目的增加,学习方法也要跟着变化。小学老师一般会盯着孩子学习,因为这个时候孩子自主性还不够,需要老师督促。初中学的内容更多,老师不可能像小学那样天天抓着孩子学习,更要求的是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所以说到了一个新环境,学习方法要发生变化。

3.学校作息时间不同。因为小学生和初中生发育情况不同,所以在作息上也会有不同。小学安排晨读的比较少,晚自习也比较早下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