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种植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国家都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3

目前种植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国家都有哪些?

我国发明的杂交水稻,目前已有越南、印度、菲律宾和美国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越南2004年杂交稻的种植面积近1000万亩,平均亩产420公斤,其全国水稻的平均产量(含杂交稻)为300公斤,杂交稻比常规品种增产40%以上。由于大面积、大幅度增产,越南一跃成为仅次泰国的第二大米出口国。他们所用的杂交稻种子,80%以上从我国进口。 印度2004年的杂交稻面积达840万亩,平均亩产370公斤,其全国水稻的平均亩产仅200公斤,他们所用的品种是自己选育的,但方法和技术全是学我国的,其中包括雄性不育细胞质资源。 菲律宾2004年的杂交稻面积达300万亩,其中三分之二是中心培育的品种,叫西林8号,平均亩产470公斤,而该国灌溉稻的平均亩产为300公斤。阿罗约总统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把发展杂交稻作为 *** 的旗舰项目,计划到2007年推广杂交稻1500万亩,年增稻谷150万吨,达到粮食自给自足。 美国2004年的杂交稻面积为80万亩,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比当地良种增产20%以上,他们计划在2008年将杂交稻的面积推广到800万亩左右,占该国水稻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杂交稻在其它国家,如印尼、孟加拉、巴基斯坦、厄瓜多尔、几内亚等,进行试种、示范都获得很大成功。例如,2002年在印尼苏门答腊成片示范450亩我国的杂交稻,平均亩产600多公斤,而当地良种仅300多公斤;几内亚当地的水稻产量仅100公斤左右,而百亩以上的示范杂交稻为400多公斤。

袁隆平杂交水稻 概述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他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对试验田里的退化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袁隆平欣喜若狂。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文中还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 (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和恢复系 (恢复雄性可育能力),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被一些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进军号角。
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 *** 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10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交口称赞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心里话。
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性的饥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
1985年,袁隆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其中花力气最大的是培育核质杂种。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种研究中跳了出来,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
袁隆平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验,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7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峰。
在袁隆平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继湖北石明松1973年在晚粳农垦58自然群体中发现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后,1987年7月16日,李必湖的助手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不育期在安江稳定50天以上,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关于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进展,也使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前景,充满必胜信心。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宝座。杂交水稻研究事业方兴未艾,正朝着袁隆平新的战略设想的方向迅猛发展!
希望能帮到你。

袁隆平杂交水稻时间

1973年由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发明籼型杂交水稻
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由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发明。获1981年国家发明特等奖。该项发明是利用普通野生稻的雄性不育株作母本,矮杆籼稻为父本,经过连续回交,育成二九南一号、V20、珍珠97等保持系及其同型不育系。通过广泛地测交筛选,选育一批优良恢复系,完成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配制南优二号、三号;籼优二号、三号,V优6号等杂交组合,还研究出一整套有关杂交稻繁殖制种和杂种一代的高产栽培技术。1980年,该发明作为中国第一项农业技术转让给美国。
转载于《龙城青年》杂志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原理

看了你对一楼的追问,个人理解是:1.水稻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受精是被子植物门特有的现象.
2 这个要说到遗传学基本规律了。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连锁遗传规律三个基本规律。水稻F1代杂交种只能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这种在一对性状中,F1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而另一个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形性状。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作用

杂交稻的种植,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从以前的每亩200-300斤,到现在的每亩800斤.与第二次绿色革命一起差不多解决了全球的粮食危机.
水稻的产量是由数量性状基因控制的,其理论基础为杂种优势.

袁隆平杂交水稻阅读答案

袁隆平 (1930.9.7 -) 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 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优缺点都有哪些

优点:交水稻的重要意义就是为了解决世界上人口与粮食不足的问题,由于杂交水稻,无论是产量,抗病性,各种综合形状都要比不杂交的水稻要高,这就意味着杂交水稻粮食出产量的提高,为日益增加的人口,与有限的土地,解决粮食问题. 缺点:由于人工进行了杂交,长期食用对人体有无影响尚无明确定论,就如转基因食品一样!

袁隆平杂交水稻英语作文80

Yuan Longping (born September 7, 1930) is a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tist and educator, known for developing the
first hybrid rice varieties in the 1970s. His "hybrid rice" has since been grown in dozens of countries in Africa, America,
and Asia —providing a robust food source in high famine risk areas.
Mr. Yuan was born in Beijing, China. He loves playing Majong and the Erhu (Chinese violin), swimming and motorcycling.
袁隆苹(生于1930年9月7号)是我国农业科学家和教育家,著名的发展 第一次杂交水稻品种在20世纪70年代。他的“杂交稻”一直生长在几十个国家在非洲,美洲, 和亚洲提供了一个强大的食物来源在高风险地区的饥荒。 元先生出生于北京,中国。他喜欢玩Majong和二胡(胡琴) ,游泳和摩托车。

袁隆平杂交水稻名称是什么?

1973年袁隆平育种出杂交水稻,并命名为“南优二号”。为什么要叫“南优二号”,还有“南优一号”吗?
原来最先选育出来的母本叫“二九南一号A”,用“二九南一号”这个常规稻和找的那株天然雄性不育杂交,因而得到了第一个籼型水稻不育系。
“南优二号”显然是用不育系和一个恢复系杂交的F1代杂交种,因此叫南优二号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