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孝顺

如题所述

孝顺,孝顺,何为孝顺,体现在一个顺字上。对待贫穷的父母,钱到为孝;对待孤独的父母,陪伴为孝;对待多病的父母,照顾为孝;对待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对待脾气暴躁的父母,理解为孝。孝顺一定要孝在当下,不要等父母不在了,除了泪水,什么都没有了。

最近被朋友圈这段话所感动,虽然不是至理名言,但是说到了我的心里,触动了我的心灵。恰逢六一儿童节与端午节的到来,引发了我对孝顺的思考。

在中国,百善孝为先,孝就是子女对父母慈爱的一种回报,孝顺典故至今广为流传。早在远古时期舜帝“大孝感天”,魏晋时期王裒“闻雷泣墓”,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东汉时期“丁兰刻木”,足见孝顺不分时代,陈毅元帅为母亲洗尿裤,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从小都拥有一颗孝心,可见孝顺不分身份,只需你有一颗尽孝的心。那句人尽皆知的古诗“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母慈子孝的内涵。出自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乌鸦反哺”的故事,比喻奉养老人的孝心,因此孝道存在于感恩之心的一切生灵中。

在当代,一年365天满满的节日,元旦,春节,端午节,青年节,儿童节,妇女节,国庆节等等,几乎每个月份都有节日,这些是大家熟知并且喜闻乐见的日子,还有什么是一个小家庭应该重视的日子呢,在我看来,父母的生日应当是兄弟姐妹回家欢聚一堂,陪伴父母的最佳时刻,从小都是父母给孩子过生日,哪怕煮一颗鸡蛋,或是煮一碗面条都是父母对儿女满心的祝愿,曾几何时你已经长大,远离了他们,你身边围绕着同学,同事,朋友,你的生日变得热闹非凡,嗨翻了天,尽管如此,父母还是电话嘱托开开心心过个生日,照顾好自己。父母老了,没有了年轻时的冲动和莽撞,增添了许多琐碎的唠叨,儿女的远去让家里变得冷清,相比年轻时期的他们,现在反而更喜欢热闹,用一句流行语就是人间烟火气很是恰当,很喜欢陈红的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天下多少父母的心声。有空,常回家看看,没有节日的捆绑,只为心中那一份牵挂与惦念。常回家看看,父母额头上的白发何时增添了几缕,父母脸上的皱纹何时更深黑了些,这些不经意间的变化,暗示着父母陪伴你的日子逐渐少去。收起你的个性和张扬,收起你是新时代潮流青年的雅称,收起现代社会压力很大的借口,找回本心,做回孝顺的自己。

孝顺不分大小事,但一定要孝在当下,在父母需要的时候出现,不要再让“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悲痛重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