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各阶段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文教学步骤及课文分析方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第一阶段(1-2年级)

一、教学目标

1.热爱学习,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感受汉字形体美,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2.学会汉语拼音,学习独立认字,借助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3.喜欢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阅读浅近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关心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体会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8.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

二、教学重点

1.拼音

2.识字与写字,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课文教学步骤

1.导入(音乐导入、复习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谈话导入等)

2.释课题,初读课文。

3.生字词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识记生字词。

4.采取多种方式读通读顺课文(分组读,角色表演等),根据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5.指导书写生字

6.课后延伸

四、课文分析和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文的写作顺序

2.课文的结构

3.课文的思想情感

4.词句的妙用

第二阶段(3-4年级)

一、 教学目标

1. 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 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3. 初步学会默读,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4.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7. 诵读诗文,注意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感情,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8. 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和引号的一般用法。

9. 积累好词佳句。

10.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内容清楚,能尝试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11. 能用简单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12. 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生动有趣。

13. 学会倾听,乐于请教,就不同意见与人商讨,能简要转述别人的讲话内容。

14.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共同商讨。

15. 结合语文,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表达观察所得。

16. 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17. 在家庭生活中,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

二、 教学重点

1. 识字写字

2. 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4. 了解语言表达方式。

三、 课文教学步骤

1. 导入

2. 释课题,初读课文

3. 自主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4. 精读课文,体会词句的妙用,掌握中心思想

5. 拓展视野

6. 课后延伸

四、 课文的分析和理解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 写作顺序

2. 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3. 课文结构

4. 中心思想

5. 字词句的妙用

第三阶段(5-6年级)

一、 教学目标

1.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用硬笔书写楷书整齐美观,有一定速度,用毛笔写楷书体会汉字优美

2. 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5. 阅读叙事性文章,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章,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 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8. 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习常见应用文

9.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10. 与人交流相互尊重理解

11.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意见

12. 听人说话认真有耐心,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

13. 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14. 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要发言

15. 为解决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16.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17. 对身边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18. 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二、 教学重点

1.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意思,辨别词语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 了解文章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体会思想感情

3. 分析字词句的妙用,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课文教学步骤

1.导入

2.释课题,初读课文

3.自主解决生字词障碍

4.精读课文(分析字词句的妙用、修辞手法,了解表达方式及表达顺序等)

5.拓展延伸

四、课文分析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写作顺序

2.表达方式

3.修辞手法

4.课文结构

5.中心思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