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一首歌曲《青山薄》其中的典故是什么?

如题所述

歌曲《青山薄》其中的典故是“元白之交”。

在唐代诗人中,元白经常被并列在一起。元是指元稹,白是指白居易。他们因文学而结交,因三观契合,最终成为一世之友。一生中写下了一百多首"唱答"诗篇,留下不少经典名句。

元白之交:

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前后,白居易结识了比自己小七岁的元稹。两人因"同登科第",彼此被对方才华倾倒而相识,后来又同被朝廷"授校书郎"。随后开启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友谊。

其间,二人共同经历了仕宦沉浮,优乐人生。一起作诗,一起创作小说,一起提倡"新乐府运动",一起被贬官。虽然中间曾经产生过一些误会,最后还是又走到了一起。

在他们相知相惜的这一段人生当中,曾创作了超过一百首"唱和诗"。据白居易在《酬微之》中说,这样的作品已经达到"满帙填箱"的地步。

关于二人的友谊。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说:"(白居易)与元稹极善胶膝,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后代骆鹏作《寄怀师农》诗,已经直接用"元白"来当成"诗友"的代名词。可见"元白之交"比起传统的"八拜之交"中人物,也并不逊色。

元稹和白居易所处的时候,正是"安史之乱"结束后,唐宪宗上台,"元和中兴"之时。

经过的八年的战乱,宪宗励精图治,积极改革,在他执政的十五年中,在政治上采取了开明的态度。因此元、白这样的现实主义诗人,才得以在这个时期大展长才。

二人最初都有"达则兼济天下"的抱负。并且都是杜甫的仰慕者。他们主张诗歌要为政治服务,所以大力推动唐诗改革。

后来,元稹因得罪权贵被贬江陵,白居易上书《论元稹第三状》为他力争脱罪,没能成功。不久,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元稹寄诗以示安慰。

白居易收到诗时,感动不已,写诗作答说:"把君诗卷灯前看,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收到老友的诗,他竟然激动得挑灯看退宵,眼睛都看痛了,灯都熄灭了还坐在暗处回味,就是舍不得睡觉。

元、白二人的友情,后来因为政治见解不同,产生了一些隔阂。白居易晚年脱离政治,游戏人间,交游广阔,而元稹除了白剧易,朋友却不太多,因此虽然年龄比白小了七岁,最后却比白早死几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