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往事深植于心

如题所述

都说人老了爱回忆过去,近期的事情记不住,遥远的事情反而常常涌上心头。

像我这种年老色衰的男人,容易陷入时光的长河里忆旧。

那就扛上一把锄头,走上记忆的荒野去挖掘,掘出那些值得记录的故乡的大事,写下来给以后在养老院里患着痴呆症的自己翻阅吧。

直 升 飞 机

1966年6月22日,川南矿区32111钻井队承钻的江津塘河1井(这口井地址属于江津合江交界地方)井喷着火,瞬时间烈焰翻滚,火光冲天。中共江津县委和中共合江县委接报,一边紧急上报,一边紧急指示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群众、民兵火速赶往援助,后续力量不断加入抢救,烈火终于被扑灭,四川省第一口高压深气井保住了。在这场生命与烈火的较量中,32111钻井队的张永庆、王平、罗华太、吴仲启、王祖民、邓木全6人壮烈牺牲,另有21人被烈火烧伤。

重庆江津区的塘河那时候到江津市没有公路,而到合江县城有一条川南汽矿修筑的泥石公路。32111英雄钻井队的烈士和伤员就送到了合江县城。

那年7月中旬的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派出二架直升飞机到合江县城接钻井队的伤员。

那是一个大晴天,全县人民都涌上了广场。

广场上周围人山人海,红旗招展。但无锣鼓声声。

广场正中燃起了三堆大火,那是给天上的飞机发信号吧。

解放军叔叔大热天的全副武装,手握钢枪,帽沿滴着汗水。还要驱赶我们这帮小孩到广场边缘去,真辛苦!

广场中三堆火快燃尽的时候,从北方轰隆轰隆的飞来了二架直升飞机。在广场上空高高低低地盘旋几圈后降下来了。

当直升飞机在广场上空盘旋下降的时候,那声音是我听过的最大最响亮的宏伟巨声。

早已等候在广场中的医护人员把32111英雄钻井队的伤员送上飞机后,飞机很快又起飞飞上天走了。

我们当时看见的飞机飞来的时候从很小很小的像鸟一样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大,声音也是从小到大。飞机飞走时正好反过来,从大到小直至不见。因为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真正的飞机。印象深刻,永生难忘。

那一天,也是我们儿童时光在广场上见到人员最多的一天。

32111英雄钻井队的烈士墓后来也建在广场边,同时还修建了烈士纪念馆。以后学校常常组织同学们到烈士墓去扫墓。

32111英雄钻井队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雄事迹,与学大庆,学大寨,学习雷锋,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等等英雄事迹一样成为我们那个时代特殊的精神食粮。

武斗与躲武斗

儿时故乡合江县城不是很大,整个县城都是石板路,我家住在北门口的张家沟,往北走到枣林桥或往南走到南关上距离都差不多。县城从南到北也就大约二公里吧。

1967年初夏,街上忽然有群众游行。游行的群众手拿红宝书,胸佩毛主席像章,一路高呼着“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打倒麻匪”等口号。

另一派群众游行也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个口号:“打倒黑匪”。

我们只要看见有这样的群众游行,必然要跟着追赶一路小跑着走,至于什么“麻匪”“黑匪”那就不懂了。

我们看过的最壮观的游行队伍当属川南气矿的组织队伍。他们头带藤帽,手拿钢钎,穿着整齐的队服,雄纠纠,气昂昂的在街上游行,很是吸引人。我们也跟着跑得最多。至于这些气矿职工队伍是哪一派的,真的是记不住了。

大约到1967年的秋季,街上游行的队伍开始有持枪的人出现,我在生活中最先见过的枪也就是游行人员手中持有的长短不一的枪支。

哪一天?真的是不记得了(应该是1967年九月)。我们在家里大约在吃午饭。忽然听见枪声响起来了。当过兵的父亲立即出门去看情况。我正想跟着老爸出去看,被妈妈拦了下来。几兄妹都被妈妈赶到床下去躺着。

这枪声像是从长江河对面向着城里打,那子弹头就落在我们住的瓦房顶上,垱垱垱的很响亮。

父亲在外看了一会儿后进屋来说,没有关系,只要不出去就没有事情。

枪声停息后,我们出门去看热闹,只见宿舍瓦房上的子弹头很多掉到了巷子里,我捡到了很多颗。

第二天上午,河对面又往我们住的县城开枪,情况和头一天基本相同。整个县城有多少人被打死打伤?不知道,也未听大人说起过。

家里还是妈妈做主,第三天我们就到乡下姨妈家去躲武斗。我们张家沟煤建公司宿舍的邻居们,在乡下没有亲戚的也给着我们去躲武斗。

到了乡下,我们一条巷子的娃娃集合齐了才好耍呢,下田摸鱼,上山打泥巴仗,头两天捡到的子弹头就是我们唯一的玩具,吃饭就抢着吃。晩上睡觉,我们全部男孩都在石滩滩上的谷草堆里睡,那肯定是要玩很久才能睡觉的。

在乡下躲武斗,躲了多久不记得确实日子了,大人们焦虑,我们不懂事。确实是很好玩的时光。

赤水河大桥

1966年,我们上小学后,文革就开始了,由于停课闹革命,1967和1968两年时间都没有上学,我们小学毕业时,也是1973年了。

合江县城南关上隔一条赤水河,河对面是马街子。1973年8月1日,这赤水河上修建的公路大桥通车了,把县城和马街连接了起来。通车那天,也是合江人民幸福的时光,我们虽然也从小学毕业了,还未上中学读书,但也被学校组织起来带上红领巾上街庆祝游行。

参加庆祝游行的队伍除了学生,还有各机关单位的职工和县城群众,我们从南关上游到枣林桥后就回家吃午饭了。

当天下午,我和发小们兴冲冲的跑到这新的大桥上走了二个来回,见到了比我们大的孩子从桥的孔洞上跳到赤水河游泳。我们也赶快到桥洞下去游泳。那时胆子小,不敢到最上面的桥孔去跳,只能在第一个稍微矮点的桥孔去跳水,直到精疲力尽才慢慢的走回家。

合江县城赤水河大桥应该是县城最早修建的一条跨河大桥。那时候,我虽然小,但是也在想,几时能在县城长江边上修一座大桥呢?那不是比这个赤水河大桥大得多吗?

合四井井喷

1974年春,4月初我们合江中学初76级5班的同学放农忙假到县农场去参加劳动。

县农场离合江县城大约有十多里路,我们那个时候是走路到茶敬亭过长江河去县农场,农场劳动做些什么农活也记不清了。记得最美的事情是在田里抓青蛙来烧烤着吃,很香!

一天傍晚,我和同学杨兴正在长江河边正升火烧碗豆吃,抬头向合江县城方向看到了红红的天空,大约半边天都是红色的。天上的云彩完全被红红的颜色遮住了,挺吓人啊。

农忙假结束后,我们回到县城,才知道是泸州气矿合四井井喷起火。

合四井在的位置究竟是堰坝乡还是马街乡,我当时不知道。我们从县城去火场看火,走到了马街后,一条公路上全部都是消防车。一辆接一辆的消防车是我这一辈子见到过的最多的车子。

我们走到马街柳马埂上去看那大火,与大火场约有五公里距离吧,那火焰有二三十米高,熊熊烈火,伴着隆隆火声真的是太壮观了。我们隔着老远也被烤得“精疼”。

这场大火一直烧了二十多天,我放学后或者星期天一共去火场看了不下五次吧。

开门办学

1975年秋,合江中学开始组织学生到离县城七八公里远的笔架山开门办学。

我有幸成为初中第一批去劳动的学生,男女同学大约有五十多个人吧,全部住宿在山上云台寺庙内。

笔架山山峰矗立,东西狭长,从长江边眺望,如石笋直插天际;从赤水河畔仰视,则是笔架横亘河岸。特别是雨后初晴或云雾弥漫时,山上云遮雾绕,时聚时散,故有"笔架连云"之称。

我们在笔架山开门办学主要就是劳动,用锄头挖山上土块,每天上午就挖土,下午上课或学习。我们那个时候上课,物理大多讲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如拖拉机,抽水机等。化学大都讲化肥农药的使用方法,就是培养新一代知青。

开会学习就是听老师读报纸,那时候报纸上刚好是很多评水浒,批宋江的内容。我们也就把这笔架山看成了梁山,同学们的小名中就多了很多水浒好汉的浑名。

11月底的一天,那晚上风儿很大。我们在庙内听到外面的古香樟树被大风吹得喀喀喀的很响,同时感觉很冷。我们二个三个同学挤在一个被窝里才能睡觉。

第二天天亮,我们醒来后,走出庙门一看,哎哟,不得了,一片雪白。咋天晚上笔架山下了大雪。

菜地里的雪把菜覆盖住了,山上树林竹林也全覆盖着雪。我们住的云台寺庙房屋顶上也全部是雪,房檐边上是冷凝着的长长的冰条。

我是第一次见到了雪,在雪地里行走,尽管很冷,但一踩一个脚印。爽!

更爽的是打雪仗,堆雪人。

第二天回家时还挑了一箩兜雪回家,只是满满一箩兜雪,挑回家时只剩半箩兜了。

1976多事之秋

1976年年初,1月8日,全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走了。

那个时候我们家里没有收音机,县城街上到处都安装得有广播喇叭,那喇叭里一遍一遍的放着哀乐,那哀乐也是我第一次听到,绵绵不绝,如泣如诉。

当年七月六号,广播喇叭里又传出阵阵哀乐声,朱德委员长也去了。唉!

7月28日,中国唐山大地震,我们半夜也被震醒了,当时不知道地震这样的灾害是怎么回事,只是惊吓。

8月16和23日,四川平武松潘也接连两次大地震。这两次地震由于在四川北部,我感觉比唐山大地震还吓人,我们的地表也是在抖动。

9月,我们被推荐读高中。9月9日下午放学后我们在广场上踢足球。正踢得高兴,广场边的气矿工人忽然喊我们别踢球了,叫我们给着他去听广播。广播中也是哀乐阵阵,伟大领袖毛泽东逝世了。

感觉天要塌了,毛主席他老人家走了,我们国家不是要变修了吗?我们不是要吃二茬苦了吗?

9月18日,全县人民都在广场上开追悼会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追悼会开头是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北京追悼会。然后才是县领导哭着在会上读稿子,会场内大家也是哭声一片。

这是我在故乡广场上最后一次参加的大型集会。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也是在故乡度过的,那是一个学习的时代,一个白衣飘飘念诗的学习年代。

到了九十年代,记忆中是努力工作,力求上进的年代,离开了故乡,来到了市里工作。故乡的人和事永藏心里。偶尔会翻涌上脑海。细枝末节记不清晰,但是人越老越容易想起那些往事。

往事不堪回首吗?否!常忆常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