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的下一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原文:

《饮马长城窟行》

汉代·佚名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翻译: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此诗是汉代·佚名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此为汉乐府诗,最早见于《昭明文选》,题为“乐府古辞”,李善注云:“言古诗,不知作者姓名,他皆类此。”

《文选》五臣注说:“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征人路出于此而伤悲矣。言天下征役,军戎未止,妇人思夫,故作是行。”大意为:“长城是秦国用来防备匈奴所建造的。山下面有泉窟,可以用来饮马。

远征的行人路经于此而伤心了。天下的征役和战争还没有结束,家里的妇人思念远征的丈夫,于是创作了这篇《饮马长城窟行》。”

作品鉴赏:

这一首描写思妇之情的诗歌,写得细腻、委婉、深沉、缠绵,叩人心扉。特别是诗歌运用现实与梦境相交错的表现手法,使得诗中情节似梦非梦、似真非真,从而将主人公因思念而情思恍惚、意象迷离的形象烘托得淋漓尽致。

诗的前八句以“青草绵绵”起兴,可刚说“思远道”,就说“不可思”,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但刚一说梦,又忽然觉得梦境非真,相见仍然艰难。短短八句,就一波三折,梦境、现实交错,充分写出了思妇怀念之情的缠绵悱恻。

紧接着的四句,以比喻突接上文,出奇制胜,进一步表现思妇的思情。但真有诗中所说的归人吗?未必,又是一个似梦似真的描写。

最后八句,写思妇收到家书时的情节,既可能是真的,亦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想,作者将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使得全诗更富神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2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的下一句应为”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该句出自汉乐府诗中的《饮马长城窟行》,全文如下: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饮马长城窟行》是一首思妇诗,表达了丈夫远出未归,妻子对他的深深思念之情。“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的意思是:桑树枯黄便知道天风来到,海水也已经知晓天寒滋味。同乡的游子们各自归家恩爱,可谁能告诉我我的丈夫他现在身在何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