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翻译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求翻译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意思是我的胸中藏有数不尽的用兵韬略,但却因找不到报国的门路而白白浪费了这些惊人的才华。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前八句写醉中作草,宛如临阵杀敌,蓄势、疾书、书成的整个过程,其踌蹰满志的神情,分明可见。后四句写书后感想,运用典故,将渴望战斗的激情化为不平之鸣,高亢激越,震撼人心。

全诗如下: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译文如下:

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有志男儿当建立功业,有所立身,金人侵略者的命运已尽,应当去平定他们。何时才能够像汉朝时在五原塞出兵讨伐匈奴那样北伐金人呢?我已能想象到我军队伍十分整肃的场景,只听到扬鞭催马的声音,而没有人语声。

扩展资料:

陆游是南宋有名的书法家,由于胸藏五兵,欲试无路,因此引起下面借酒浇愁、作书泄愤的生动描绘。三至六句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醉中作草书的生动画面:笔力千钧,如银河从天倾泻;烛光与浓重的墨色相映,诗人走笔纵横,真是“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李白《草书歌行》

诗人把为国平胡尘的战斗场面和整个草书的过程(蓄势、疾书、书成)以及高度的草书技巧自然而紧密地结合起来了。比喻的运用也十分成功。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写出扫敌人,平逆虏后的清平景象和诗人的得意神情。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最后两句呼应开头,直接表达了诗人渴望参加收复国土战斗的迫切心情。给人展示了一幅夜袭敌营的生动画面,而诗人纵马疾驰、英勇矫健的身影也跃然在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4-28
胸有宏伟的作战韬略,报国无门空有不凡之志
磊落:这里指壮伟的样子。
五兵:戈、殳、戟、酋矛、夷矛。这里指作战韬略。
峥嵘:卓越,不平凡。(有人将“峥嵘”译为“时光流逝”,理由是陆游另一首诗《秋声》中有“暑退凉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峥嵘”句,峥嵘作岁月流逝解。但个人认为这样解释与全诗的主旨缺少联系,故不采用)追问

对不起,我可能没太写明白,我希望要的是全文的翻译。如果您能帮我翻译一下就太谢谢您了。

追答

胸有宏伟的作战韬略,报国无门空有不凡之志;
酒杯举起如举起战旗鼓槌,拿起笔似拿起刀槊,笔势如银河翻滚从天而落;
饱蘸端溪石砚中的浓墨,烛光映射着墨光,纵横走笔,气势磅礴;
顷刻收卷再端起酒杯,就像看见万里战场烟尘终于清静;
大丈夫身在世间就要立下志向,侵略者运数将尽应当坚决扫平;
何时能从五原塞带兵乘夜出击,听不到人语声,只听见马鞭声声。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2-13
买本中国古汉语字典,翻译一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