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写首诗

如题所述

十五月亮十六圆,事事圆满古难全。
胸中乾坤有日月,日日月月心自安。

    上述句子说法来源:这种说法跟我们使用的农历有关。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对地球,此时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亮的一面朝向地球,此时可以看到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根据农历历法规定,“朔”所在这一天为每月初一。但同是初一,“朔”可能发生在凌晨,也可能发生在晚上,月亮最圆满时的“望”最早可发生在十五日的凌晨,最迟可出现在十七日的早上。阴历以月亮绕地球运转规律而制定,它与月相对应的很准确。而农历是综合阴历、阳历的优点混合而成,这就难免存在误差。当人们把农历初一定为“朔”时,“望”则要视月球运转情况而定,通常它会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两天。满月迟来是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速度不恒定引起的。受诸多因素干扰,月球绕地球公转速度时快时慢,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所经历的平均周期是29.53天,但最长与最短周期相差13个小时。如果在“望”以前月亮运行速度慢,则从“朔”到“望”可能需要16-17天,所以会出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情况。其实,“望”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十七都是正常情况。就今年来说,中秋月亮最圆的时间是9月9日9时38分,正值农历八月十六。

    由于月亮最圆的时间在白天,因此中国乃至亚洲东部和大洋洲看不到最圆的中秋月,而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东面则可看到。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农历八月十四到十七的月亮一般都可以说是圆月,其圆度差别肉眼看起来并不明显,都比较适合赏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9
从远古月下的美人独舞(《诗经·陈风·月出》),到张若虚“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从李太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到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嵌入月亮的古典诗词歌赋实在太多。
广为流传的就有《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其实还有很多,像李白的《静夜思》也是特别耳熟能详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