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践性

如题所述

试论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发展下,我国的教育发展方向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新课标的深入发展要求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如何推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学的有效性作分析,希望对解决相关的问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进步。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新编《品德与社会》教材所展现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上,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从而为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更为有效地参考及指导。然而,对当前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学实践进行观察,却发现其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大多数的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较为落后,教育观念没有在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上进行转变,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知识的传授是一种灌输的行为,缺乏变通,对教材的运用也缺乏灵活性。为此,学生们在具体的学习中处于被动的状态,缺乏积极主动性,实践动手能力也不到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也有所降低,亟待解决,使其教学有效性得到更大的提升。
2.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2.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当前《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指出,课程教学的基础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在日常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生活中发现对学生生活富有积极作用的教学内容,同时从中获取学生相关的信息。只有在足够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如此,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课堂中,并且以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要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比如,在进行《购物有学问》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建立"模拟超市",并将购物有关的知识融入情境中,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2.2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多是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课堂较为沉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无明显提升。新课改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展示空间,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并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以强化教学的实效性。在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之后,对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差异性,教师要予以正确看待,通过与学生亲密接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大众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还要关注个别学生的心理需求,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3 联系学生生活,充实教学内容。教师在开展本课程的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生活与社会的联系。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本地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内容。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和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是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儿童周围的人和物、家庭、学校、社区、自然、环境设施、人文景观以及儿童在生活中的体验、经验、发现等,各种节目、文化活动、重大事件、民俗活动等等均可视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现在我们学校正在创建礼仪文明校园,我们就要多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我们应该不断深化《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礼仪常规教育制度。比如:《学生一日常规制度》《班级常规管理细则》《学生操行评分制度》《红领巾监督岗》等。
2.4 联系学生生活,充实教学内容。课本知识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教师也不可忽视课本以外的知识世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并且随时关注社会新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人和物,这些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在鼓励学生多观察周边事物的同时,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礼仪制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其基本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时刻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另外,还要注重拓展课外知识,而不是将知识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经常性地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例子引入课堂,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积极创造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理解与感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逐步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水平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讲授《我爱我家》这一课程内容的时候,应向学生提问:有没有同学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如果不记得,就回家问一下爸爸妈妈,看看爸爸妈妈会是什么反应。
结语: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们需要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选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来使学生对这一社会实践课程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作为一项社会实践课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此,教师需要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科学合理的完成教学目标,挖掘课程资源以丰富课堂内容,多角度的教学模式以及自主性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