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在妻子儿子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题所述

生活中的鲁迅细致沉稳,就拿嘱咐妻子送学生回家一事来说,足见其无微不至的心思,学生再怎么大,怎么独立,在他眼里,始终是孩子,仍需要呵护关怀。平时,他也不乏风趣幽默:与刚才还见过面的学生开玩笑装糊涂说:“好久不见!”把人家吓了一跳……

读罢,我总结出了一条“硬道理”:“鲁迅”和“鲁迅的文章”根本就是两码子事儿,前者细致周到,善解人意,文底深厚,平易近人;而后者则是爱憎分明、陈词激烈、嫉恶如仇、又直又硬的。鲁迅先生的杂文如同一把匕首,直刺敌人心脏,令人感觉这位大师很冰冷,如同杀手一般,威严难犯。我曾看到过一些他的照片,照片中的他总是神情严肃。

鲁迅先生临终前,仍然忘我地工作:写文章、翻译……他关心青年,从作者的笔触中,我似乎能看到鲁迅先生那瘦削的脸庞,做着手势,背挺得笔直。而当我联想到这位伟人的去世——不禁心情沉重!鲁迅先生当年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作武器,抨击黑暗的旧中国,诅咒一切令他看不惯的丑恶事物,然而这位民族的伟人为中国作出的许多贡献不但没有换来政府的支持,反倒让自己在死后连追悼会都不让开……郁达夫说得没错:“一个没有伟大的人出现的民族是全世界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而有了伟人,却不懂得爱戴、拥护、崇仰的国家是绝望的奴隶之邦”,看着萧红笔下颇有生趣的鲁迅先生,想到他悲哀的命运,不免扼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先生一生的写照,他似乎总不知疲倦,“别人起来了,他才睡下”……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时,也一定很悲伤吧?!虽已事隔多年,但对于我这个“陌生人”,忆起他的点滴都会涕泗涟涟,更何况是与之相处多时的学生!读罢《回忆鲁迅先生》,我重新审视了他的“严酷形象”,但心中更多的是对他艰苦一生的认识与叹息。要是鲁迅先生再多活几年,兴许我们还会过得更好些吧?!然而人各有命,既然老天早早把他收去,定有其道理,是看他太累了?太乖戾了?……无从知晓。

一位可敬可亲的伟人的陨落,使他的整个民族的一大悲哀,一大损失,尤其是这个民族处在黑暗统治下的时候。

有时我在想:中国是不是少了什么,是纪念“XX伟人日”吗?兴许是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4
布吉岛!!!应该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别人,对妻子敬重依赖,对小辈体恤,是个可爱的长者,可亲的父亲,有血有肉的伟人,幽默风趣的智者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