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史书记载

如题所述

邵雍,字尧夫,原籍范阳,其父古迁徙至衡漳又至共城。他在三十岁时游历河南,为了纪念去世的亲人,选择在伊水边安家,从此成为河南人。


年轻时,邵雍自视甚高,志在功名。他博览群书,学习刻苦,寒不生火,暑不扇风,夜不就寝,数年如一日。后来,他反思自己,决定离开家乡,游历齐、鲁、宋、郑等地,寻找真理。他感叹道:“古人尚能与古人为友,我却未曾遍访四方。”历经周游,他最终回归,坚信“道”就在身边,从此不再远行。


共城令李之才听说邵雍好学,邀请他并传授《河图》、《洛书》和八卦六十四卦图像。邵雍在此过程中深入研究,洞察隐秘,对天地运化、阴阳消长等有了深刻的领悟,著书十余万言,但真正理解其学说的人并不多。他初到洛阳,生活简朴,尽管时常贫困,却乐在其中,士大夫们对他敬重有加,为他置办了居所,称为“安乐窝”,他自己则自号安乐先生。他日日焚香静坐,饮酒适意,春秋时节,常乘小车出游,邻里皆欢迎他,不呼其名,称其为“我家先生”。


司马光等人尊崇邵雍,将其视为榜样,洛中士人纷纷前来向他请教。新法推行时,面临困境,邵雍劝告门生好友应尽力于其中,他认为宽严适度对百姓有利。尽管朝廷多次征召,他却屡次推辞,直至去世。元佑年间,他被赐谥为“康节”。邵雍的学问高明,行为坦荡,他的内圣外王之学深得程颢敬佩,被誉为“内圣外王”。


邵雍洞察事物,能预知未来,但学者们过分追求他的境界,甚至质疑他的态度。在他病重时,司马光等人日夜守候,他临终前对丧葬事宜已有安排,对儿子伯温留下遗言。他的著作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和《渔樵问对》,诗歌集为《伊川击壤集》。他的儿子伯温的事迹,另有所传。




扩展资料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汉族,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