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的繁体字怎么写

如题所述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的繁体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零。

繁体字是指汉字简化后被简化字所代替的原来笔画较多的汉字,以国务院2013年6月5日公布实施的《〈通用规范汉字表〉附件之一〈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为最新规范,“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各字未在其中,何来简繁之说。

大写数字的使用始于明朝.朱元璋因为当时的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而发布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等复杂的汉字,用以增加涂改帐册的难度。

拓展资料

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汉字的发展,大体上是由繁趋简,字形越来越简单,也越来越方便书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5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陌阡”

扩展资料:

繁体字,也称繁体中文,1935年的《第一批简体字表》称之为正体字,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

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

近代成规模的汉字简化运动,最早在太平国,简化字主要来源于历朝历代的古字、俗体字、异体字、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193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因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反对而搁置。

1956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行简化字,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批二简字,后被废除。

目前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的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汉字文化圈诸国,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

200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明确规定中国推行规范汉字,同时也明确保留或使用繁体字的范围。

2013年6月5日中国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含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以规范字表为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4-18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陌阡”
典故~~
洪武18年(公元1385年),明朝发生了一起重大贪污案件,即以户部侍郎郭恒为首,侵占、贪污国家钱粮的“秋粮案”,郭恒及其同伙通过涂改财会凭证上的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的手段,大肆侵吞、贪污国家钱粮。案发后,追赃七百万石。此案从朝廷六部侍郎到地方大小官员、豪绅,牵连数万人,全部被斩首示众。

  “秋粮案”使朱元璋大为震惊,他一方面更加坚定了“重典治吏”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他下令对全国财务管理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做法就是将记载钱粮的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分别改为汉字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陌阡”。在此后的实际使用中,人们逐渐用“佰仟”代替了“陌阡”二字。
望采纳O(∩_∩)O~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7-09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