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形容各个年龄层的女子

如题所述

汤饼:出生三天,婴儿初降人世。
初度:周岁,幼儿初露头角。
生小:幼年,孩童时期。
总角:童年时代,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模样。
教数:九岁,开始学习计数。
外傅:十岁,出门就学,接受教诲。
及笄: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成年的象征,开始绾发结笄。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正值青春年华。
待年:女子成年待嫁之时,也称“待字”。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的年份。
怨女:指年龄较大而未出嫁的女子。
而立:男子三十岁,标志着立业成家。
不惑:男子四十岁,意味着不再困惑,见解成熟。
杖家之年:五十岁,可拄杖行走,安享晚年。
杖乡之年:六十岁,年逾花甲,杖藜而行。
杖国之年:七十岁,古来稀少,杖藜游国。
杖朝之年:八十岁,朝杖之年,经验丰富。
黄发:长寿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扩展资料:称谓的来历丰富多样。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尤为有趣。或称“鲐背”,因鲐鱼背上的斑纹类似老人皮肤的皱纹。又因老年人皮肤上出现的老年斑如同冻梨表皮,故又称“冻梨”。另外,“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等称谓源自《论语·为政篇》。我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每六十年一个周期,因此九十岁也可称“花甲”。杜甫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使七十岁有了“古稀之年”的美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