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讽刺不守信的小故事?

如题所述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讲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故事说:某年,春秋时齐国的相国晏婴出使楚国,楚王挖空心思,想了许多诡计想让晏婴出丑,都没有得逞。 这天,楚王设宴招待晏婴。当宾主酒都喝得有几分醉意的时候,只见两个小吏绑着一名犯人从楚王面前走过。楚王故作惊奇地站起来问道: "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吏禀报说: "他是齐国人,作贼的。"楚王转过头来讥讽地对晏婴说: "哦,齐国人。你们齐国人都惯于偷东西吗?" 晏婴闻言起身,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我曾经听说过,桔树生长在淮南,就能结出桔子;移植到淮北,就会长成枳实,叶子虽说相似,但两者的味道却大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水土不同。这个人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成为盗贼,恐怕也是楚国的水土使这人变成这个样子的吧?" 楚王吃了亏,瞪着眼,默不作声,认识到自己不是晏婴的对手了。 这个故事表现了晏婴的机智雄辩,不过,客观环境、条件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善恶标准也确实是有一定影响的。看不到这种影响作用,就不能理解道德观念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度的差异性和善恶标准的相对性。当然,过分夸大这种影响作用,也是会流于偏颇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08
故事一:深圳一家公司在四川办了一家分店,卖电视机,请了一个个体户代理其营销业务,不想对方嫌来钱太慢,索性将价值100多万元的电视机以20多万元“挥泪甩卖”了。深圳公司将其告上法庭,法院以民事纠纷案下了裁决,判得不重,该商几乎毫发未损。最气人的是这个四川人逢年过节还要给原告打个“拜年”电话:“老板哪,做事大方点嘛。等我发大财了,钱自然会给你,何必打官司呢?判了我,执行不了,又能拿我怎么样呢?” 故事二:深圳另一个民营公司几乎每年都要发生几起手下人自立门户的事情。你要走就走吧,谁也拦不住你。可你不该立即反过来挖“师傅”的墙脚啊。挖走客户,带走商业机密,铆足劲跟你作对。 郑卓辉的故事引来了大家的纷纷议论。一位代表说:全社会都要加强道德建设,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如果不讲信用,一切都谈不上。郑卓辉连声称道:你的意见很对,德治法治要双管其下。 针对第二个故事,有代表还建议,企业做大之后就要做“人”的文章了,企业文化就是要“以德治企”。经理人员得带头讲信誉,讲诚信。另外还得在分配方式上动点脑筋,留住员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