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是什么

如题所述

1. 居士是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称,也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道家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唐寅自称六如居士等等。最早出现于儒家《礼记·玉藻》:“居士锦带。” 郑玄 注:“居士,道艺处士也。”道教人也有“居士”的称谓,印度佛教传入后,又被用翻译入佛经。在中国古代,居士一词原出于礼记玉藻篇,在韩非子一书中,亦谓有任矞、华仕等居士,皆指颇有道艺而不求仕宦之处士。其后,我国与日本多不依经律所说之本意,而泛称有道之处士为“居士”。
2. 成为居士需要依据中国道教协会《关于道教宫观管理办法》第六条第八款之规定:“宫观可接受信仰道教亏亮核的公民为居士。道教居士要遵守宫观管理制度,不干预宫观事务”。年满18周岁,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尊师重道的道门信众拜师皈依入道,居士证是道教宫观核发的身份证明,它是居士的教职身份凭证。
3. 居士修行包括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持斋、修行菩萨六度、居家八法等。皈依三宝是在家释徒的必要条件,奉行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持斋是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己的生活,即过午不食,不涂香装饰和观歌舞剧,不坐卧高广床座。居家八法是佛陀针对在家人求得现实和未来安乐的八种修行,包括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和慧具足。
4. 居士相关典故丰富多彩,如道家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唐寅自称六如居士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