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诗意

如题所述

《七夕》的诗意:

作者记述自己的感想,抒发自己的情怀。任何风俗风景,其观感体验皆因人而异。旧俗尤其是未婚少女,尽皆欢天喜地,满怀憧憬地聚集欢会,祈祥祷福。作者却无此心境,她疑惑牵牛织女为什么要此夕相会。

《七夕》【明末清初】德容

原文:

玉露金风报素秋,

穿针楼上独含愁。

双星何事今宵会,

遗我庭前月一钩。

译文:

晶莹的露水和秋风预示着秋天来了,穿针楼上面独自发愁,牵牛星、织女星今天因为什么要相会,剩下我一个人在院落里看着月形如钩的月亮。

创作背景:

《七夕》是一首七言绝句。农历七月初七之夜,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寿等活动。作者感叹不是牛郎织女的团聚,而是团聚之后的断肠离别。与她家破国亡、流落异乡的特殊遭遇有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8

《七夕》的诗意: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原文:七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4
哪个呢?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七夕鹊桥相会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七夕(现代)谭白
甜蜜七夕,浪漫不息. 守望鹊桥,鲜花传情.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3-0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