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李纨是谁

红楼梦 李纨是谁

红楼梦李纨是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人物,是金陵十二钗之一。李纨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李守中曾担任国子监祭酒一职。李纨长大后,便嫁给了荣国府长孙贾珠。李纨和贾珠成婚后,俩人琴瑟和谐,相敬如宾,随后,李纨生下俩人爱情结晶贾兰。 

李纨青春守寡,心如“槁木死灰”,是封建淑女,是标准的节妇,是妇德妇功的化身。但她进入大观园后,恢复了青春朝气,不但带领诗社兴旺发达,而且把大观园治理成青春女儿的净土和乐园。

在小说中许多重要事件中,李纨都在场,可是她永远只能充当“敲边鼓”的角色,没有给读者留下什么特殊的印象。这也许正是符合她的身份地位和思想性格的——荣国府的大嫂子,一个恪守封建礼法、与世无争的寡妇,从来安分顺时,不肯卷入矛盾斗争的旋涡。

扩展资料:

作者在第四回的开头就对她作了一番介绍,那段文字除了未提结局外,已可作为她的一篇小传:

“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

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然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这是一个封建社会中被人称为贤女节妇的典型,“三从四德”的妇道的化身。清代的卫道者们鼓吹程朱理学,宣扬妇女贞烈气节特别起劲,妇女所受的封建主义“四大绳索”压迫的痛苦也更为深重。像李纨这样的人,在统治者看来是完全有资格受表旌、立牌坊、编入“烈女传”的。

虽则“无常性命”没有使她有更多享受晚福的机会(李纨年龄不比诸姊妹大多少,她的死原稿中或另有具体情节,但已难考出),但她毕竟在寿终前得到了“凤冠霞帔”的富贵荣耀,这正可以用来作为天道无私、终身茹苦含辛贞节自守者必有善报的明证。

然而,曹雪芹偏将她入了“薄命司”册子,说这一切只不过是“枉与他人作笑谈”罢了(后四十回续书以贾兰考中一百三十名,“李纨心下自然欢喜”为结束,这样,李纨似乎就不该在“薄命司”之列了),这实在是对儒家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是从封建王国的黑暗中透射出来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09
贾珠的妻子,宝玉的嫂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2-13
  《红楼梦》中的李纨是——
  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贾宝玉与贾环的嫂子。金陵十二钗之一。
  贾珠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住大观园稻香村,别号稻香老农。
  李纨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李纨青春守寡,心如“槁木死灰”,是封建淑女,是标准的节妇,是妇德妇功的化身。但她进入大观园后,恢复了青春朝气,不但带领诗社兴旺发达,而且把大观园治理成青春女儿的净土和乐园。
第3个回答  2010-10-09
李纨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主要人物之一,位于十二金钗排名第十一位。是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贾珠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作为一个未亡人,她心如“槁木死灰”,是封建淑女,是标准的节妇,是妇德妇功的化身。李纨被礼法束缚了个性,使她不得不在礼法的夹缝下生存。而曹雪芹笔下的李纨是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被封建礼教压抑下的悲剧性人物。

正册判词之十 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第4个回答  2010-10-09
李纨:十二金钗排名第十一位。是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贾珠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作为一个未亡人,她心如“槁木死灰”,是封建淑女,是标准的节妇,是妇德妇功的化身。李纨被礼法束缚了个性,使她不得不在礼法的夹缝下生存。而曹雪芹笔下的李纨是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被封建礼教压抑下的悲剧性人物。

正册判词之十 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详解:
在贾府能生存下去,还能博得众人的好评是一件极难的事。所以李纨决不只是外表老实那么简单,还要加一句心里有数。心里有数,而且要运用得当,才会有极好的效果。
李纨的第一次出场是黛玉进府,一句珠大嫂子,轻描淡写带过,远不及凤姐出场彩绣辉煌,二人一静一动,反差极大,凤姐成了焦点人物,而李纨是被遗忘的角落。
接下来是周瑞家的送宫花,写李纨带着三位姑娘住在另一个院子里,那时节迎春探春在下棋,惜春和智能玩,宝玉黛玉解九连环,她在睡觉,一句话写过,李纨的生活是寂寞而清冷的。
她真正让人另眼相看,是探春成立海棠诗社,她从外面笑了进来,那一番话如春风拂过,一改从前的低调。:"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会作诗,瞎乱些什么,因而也忘了,就没有说得.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你作兴起来."一个笑字,流露了她的喜好,那一句,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她是喜欢诗的,这是不是也是她从前的闺阁活动,可是又忘了,不是忘了,是有想到了自己的身份,才有了顾忌,不想多生事非,只想平平安安,这是她在府中的生存方式。如今探春提出来,正合她的心意,因为是探春的主意,自然也无人议论到她身上。
接下来,她果然进入了角色,第一次作裁判,她果有魄力,力排众议维护自己的喜好。众人看了,都道是黛玉这首为上.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李纨道:"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宝玉道:"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的最公 ."又笑道:"只是蘅潇二首还要斟酌."李纨道:"原是依我评论,不与你们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 "宝玉听说,只得罢了.李纨道:"从此后我定于每月初二十六这两日开社, 出题限韵都要依我. 这其间你们有高兴的,你们只管另择日子补开,那怕一个月每天都开社,我只不管.只是到了初二,十六这两日,是必往我那里去."
诗以言志,自然其中有个人心绪的表达。宝黛二人的诗,也是有二人的心境在其中,二人皆是聪慧之女子,在这样的场合,自然皆有一份清高,不会自己出来为自己的诗呐喊的。宝玉是在什么场合都要维护黛玉的,当然也是因为他懂黛玉的诗,就如懂自己一样。这次李纨与宝玉都是真心表现了自己的喜好与观点。李纨本是宝钗一流人物,自然在思想上理念上行为上接近宝钗的观点,反应在诗上,就是更喜欢宝钗的诗。而宝玉自然是倾向于黛玉的,自然要为黛玉一争,若说是争诗排名的顺序,莫若说是争的对理念的倾向性。当然李纨摆出了裁判的权威,宝玉自然要收兵。这才是真实的李纨,她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观点,不是一个只会沉默的人。借了海棠诗,表现了李纨的性格与喜好。她也有活泼明朗的一面,也有固执的时候。
当然在菊花诗的时候,李纨也要考虑黛玉宝玉的态度,也要考虑一个平衡性。这时的李纨是一种为人处事的高明在其中了。宝钗说的妙,一个玩的事,要大家都高兴才好。李纨冷静下来,自然也会考虑这一层了,不能打击双玉的积极性,没了双玉的参与,那这诗社份量就轻的多了。
为诗社争活动经费,是李纨与凤姐的一次口才较量,凤姐点明李纨的经济收入,暗示李纨不肯为姑娘们花钱,一句李纨的银子比她多好几位。让我们才发现,原来李纨在府中的经济地位是非常高的,贾府虽然没给她权,却是给了她利。而凤姐的话,本意是想让姑娘们闹李纨的,不想被李纨又给挡了回来,李纨反说算计天下人,连平儿也算计,转移了目标,让凤姐不得不罢休,答应出银子。李纨真较起真来,凤姐也要让三分。这和凤姐过生日,贾母命府中人送份子,凤姐忙说替李纨出一样,李纨这样的人物,身上有某种代表性,是人们不能欺负只能帮助的人,凤姐必须要说这句话,才能得到一个知礼的名誉。
李纨和探春宝钗管家,三人心态各异,探春忧心家族,是一心要作些事,所以认真的执行制度,而且推进承包制,宝钗要的是名,既要王夫人满意,也要下人们乐意。而李纨明知自己的角色只是暂时代管,所以只求省事。给赵姨娘的银子,说的是参照袭人的标准。袭人的标准本不合规矩,但是于当事人合适,这样的行为自然是赵姨娘开心,众人满意,执行制度第一个赵姨娘就会闹起来。果然赵姨娘跑来大闹,让人看笑话。李纨是非常了解赵姨娘的心态的,赵姨娘自以为有儿有女,不同于一般的姨娘,自然在待遇上处处不能比别人低,尤其是袭人的事,第一袭人还是公开的姨娘,第二袭人即使是姨娘辈份也低于赵姨娘,如此说来,她只能比袭人高,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袭人的事是王夫人的特别赏赐,不在规矩之内。
对于规矩的问题,高层可以任意改变,而执行的人是没有权利的。所以王夫人作了,无人敢说一字,而探春作为执行人,却是没有这种权利的的。赵姨娘不懂其中的原委,只是纠缠在银子上,自然令探春满心委屈。母女一场大闹,众人看了笑话,其时这样的结局,李纨是明白的,所以开始才说按袭人的例子,就是不想赵姨娘来生事。但是探春要的不是无事,要的是规矩的执行。李纨一语点明,探春想照顾赵家只是不好明说,这样的话众人皆知,也只有她说了出来,自然是探春不答应,这多让三姑娘没面子。三姑娘以主子自居,才不要和赵姨娘等人扯上关系。这场闹剧还是平儿来了,才平息下来。
接下来的改革,李纨的态度始终是站在王夫人的立场上,她的态度是于太太的事有益。她清醒的懂得,必竟王夫人才是大观园的最高层。一切可行可不行,最后还是要归在王夫人那里。所以本着这一层,一切要以王夫人为重点才对。她自然明白她的利益和王夫人也是联系在一起的,她是王夫人的儿媳妇,贾兰是王夫人的孙子。
李纨明显的表现是喜欢平儿宝钗这类人物,这些人皆是聪明会处事的,不喜欢妙玉这类清高的人物。所以才让宝玉要红梅。
所以推想李纨的性格,原来也是宝钗平儿的性格,后来进了贾府,失去了贾珠,才成了我们看到的李纨,精明而平和,精明是对自己利益的维护,平和是对自己人缘的建立。保护了自己又不得罪人,对权利没兴趣,把希望放在了贾兰身上。只想平安过日子,对事非远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