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觉得明朝的诗词跟唐宋的比起来很不上档次

如题所述

你的感觉并没有错。唐宋时期诗词,本身代表了我国诗歌历史上的最高成就。
而明代诗词发展的道路是很曲折的,呈现复杂的状况。从明代诗歌的演变和发展六个时期看,第一个时期明初诗人虽然有的已表现出模拟唐人的趋势,虽然基本上还能“各抒心得”,但面对明初文网渐密、文士动辄得祸的政治形势,许多诗人开始回避社会现实,更多地发出“位卑谏勿直,直谏君心疑”;第二时期是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歌,这些诗歌粉饰现实,点缀升平,充溢着大量应制和颂圣之作。表面看来雍容华贵,实际内容极为贫乏;第三时期,主流论诗,复又推崇李白、杜甫,认为“学者不先得唐调,未可遽为杜学也”;第四时期乃是嘉靖、隆庆年间,前七子复古运动中所暴露出来的模拟倾向日趋严重,复古运动声势更甚;第五时期的万历、天启年间,其时学舌七子者,已形成“剽窃成风,万口一响”的诗歌创作危机,公安派登台,反对复古模拟倾向,并左右诗坛。但诗歌毕竟需要锤炼,“信心而出”的诗歌,难免要“近平近俚近俳”;第六时期诗歌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既是政治结社又是文学团体的复社、几社里的几位诗人身上。他们反对当时影响较大的公安派和竟陵派,强调诗歌反映现实的战斗作用,但不免有政治性特征。
以上可以看出,明代创作流派多,理论主张也各不相同,但这些理论主张都未能挽救正统诗文的衰微,反而将诗歌创作引向更深的危机。明代诗歌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既不如唐诗,又逊于宋诗。吴乔《答万季墅诗问》认为,这里固然有八股取士,使“明代功名富贵在时文,全段精神,俱在时文用尽,诗其暮气为之”等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诗人创作指导思想上存在偏颇。前后七子的模拟成风,公安派的诗意浅露,竟陵派的诗境狭小,都是诗人不能深刻认识生活的重要性而结出的苦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