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简介

我要短的,最好两三行,最多五六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5

简介:

《茶馆》主要写了王利发及他的茶馆在从戊戌变法到解放战争前这一段时期内的兴衰变化,生活起伏。最终,尝尽酸甜苦辣的王掌柜上吊自杀,茶馆也不在了。

整部作品以茶馆之小见世间百态,反应了许多引人深思的问题。展现了王利发,秦二爷,常四爷这三个小人物的人生路程。老舍的茶馆不仅仅讽刺了那一段黑暗的时代,还有更加深远的内涵,需要我们去感悟。

扩展资料

《茶馆》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70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特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茶馆》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一新式一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开始时,茶客的弄鸟、吃茶、玩虫,虽有些略带古风的声色,但由于“侦缉”的出现及“莫谈国事”的纸条,一动一静,均产生着一种压抑的气氛。

第二幕中,“裕泰”的生存,及茶馆设施的更新与场面的收缩,暗示着茶馆在这个矛盾不断加剧的社会中所作的抗争。茶馆中的“洋气”以及那张越写越大的“莫谈国事”纸条,则预示着更大的危机。

到了第三幕,不仅“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大,数目更多,而且旁边还有一张纸条:“茶钱先付”。这表明了茶馆已经到了人不敷出的地步,而“茶钱先付…莫谈国事”显然反映了一种因果联系。老舍以茶馆为载体,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的变革。

《茶馆》的结尾描写了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三位老人经历了三个黑暗的年代,已看透了旧中国社会现实的腐败,在凄凉、绝望中,撤纸钱“祭奠自己”,同时也是在给旧时代送葬。王利发最后自缢,以死向黑暗的社会发出了抗议。

第三幕在揭露黑暗现实的同时,又从侧面描写了人民的觉醒与反抗,描写了学生运动的高涨和教员的罢课,而且还通过康大力参加革命以及康顺子、王大拴等投奔西山游击区,暗示了光明的前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1

简介: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人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茶馆》结构上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

扩展资料:

《茶馆》的艺术特色

1、拥有埋葬三个时代的深刻主题 :

《茶馆》的创作时间是1956年,整部话剧通过老北京的裕泰茶馆的兴衰变迁以及一系列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的悲剧命运穿插、叙述来表现时代这一宏大的主题。作者选择上文所列举的三个时代有其创作动因,这三个时代不仅使人生活艰难,而且令人看不到希望。

老舍在凸显主题时巧妙的地方在于通过主要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或悲痛、或激愤,从主要人物漫不经心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也可以从中读出“埋葬三个时代”的凄凉主题。 

2、做了人像展览式结构布局 

《茶馆》塑造的人物众多,然而,针对这一点,老舍先生有其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对待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创作方式。 主要人物采取自壮到老的方式贯穿全剧。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是全剧的主要人物,他在三幕剧中贯穿始终,为读者展示了三个时代背景下普通老百姓的心路历程。

《茶馆》采用“人像式展览”的布局结构,主次人物突出,更加有利于人物矛盾的突出,对于主要人物的性格刻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次要人物父子相承的构思,使得人物设置秩序井然,又区别于主要人物,主次有别。 

3、创造了活灵活现的语言 

《茶馆》各种人物台词的巧妙安排,既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不同人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其的褒贬、爱恶,所谓“大俗即大雅”,作为一个地道的北京人,老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儿化音,可谓京韵十足。

幽默诙谐是老舍先生行文的另一艺术特色,正是因为种种幽默包袱的运用,使得讽刺意味更加明显,作者的爱恨随之表露。文中“莫谈国事”纸条的重复出现,渲染了恐怖、悲凉的氛围,也暗示了连国事都不能谈论的时代人物的悲惨命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茶馆》内容简介:

    故事展现了戊戌变法失败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名政府覆灭前夕三个时间片段的茶馆里的人生百态,所谓“一个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整部话剧共有六、七十个人物形象,他们间既有个人、各个时代鲜明的特点,又有一脉相传的血缘、观念。

    《茶馆》人物简介:

    (1)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

    (2)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

    (3)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

    《茶馆》作者简介: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第4个回答  2019-09-01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官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1]

2019年2月23日至3月5日,北京人艺再次在首都剧场上演话剧《茶馆》。[2]

作品名称
茶馆
创作年代
1956年
作品出处
《老舍文集》
文学体裁
话剧
作者
老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