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时代》这本书怎么样和读后感

如题所述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准创业者看的书。打破传统创业的局,从创意落地开始到创业心态建设,本书讲述了现今时代创意创业的思路与出路。

所谓创客,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这本书开篇讲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来临,创意的可贵。

不管你是谁,只要有一个点子,就可以凭借某些软件代码将想法变成模型样品。就算你不懂编程也没关系,什么问题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行家请教。3D打印机的问世,完全木回来比特与原子之间的界限,一键就能让数字模型变成实物。

科技让世界疯狂。改变世界越来越多的依赖于你的创造力。大脑是最宝贵的财富。

第二部分讲述了该如何打造一款爆品。

相比传统行业,对于初次创业的创客来说,选准一个热门的领域、从小切口入手就是成功的捷径。全民创业的时代,创客是没有足够的时间与资金去熬、去烧,我们经历的滴滴与快车的烧钱时代,各电商的烧钱竞争是小创业者望而却步的。

找准痛点,出其不意地制胜是创客的另一条路途,如果你一味追求玩美,很可能错过时机。

对于创客来说,“试错”“速死”是一种常态,用创客们的话说就是:我们的目标不是存活,而是速死;你必须不断试错,在挫败中创新,在“死”中重生。敏捷开发,精益创业的特点就是允许产品不完美,允许犯错,让市场促进产品快速成熟。

另外的一种思路是创新不是颠覆,很多的时候是“微创新”,即通过人性化设计,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便利,从而占领市场,如海尔集团的迷你电脑桌冰箱,就很好的解决了美国大学生对冰箱的需求问题,快速占领了美国市场50%以上的份额。

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目前全球机器人生产的成本构成中,35%左右是减速器,20%左右是伺服电机,15%左右是控制系统,机体加工是15%,应用部分占15%,减速器是制约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机器人减速器的核心技术几乎都垄断在两家日本企业—纳博特斯克和哈默纳科手上,这意味着全球所有的机器人制造企业都在给日本打工。

对于一个产品来说,核心的东西决定着产品的整体性能,产品中核心的东西一定要坚持自己做,而且要做到极致。

要把创意做大做强,就要有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的气魄,有一个能够扫视全球的视角,突破自己的局限,发现市场和商机,墨迹天气因为呈现了天气周边的信息,吸引了使用者,由天气应用切入,经历了工具-生活资讯-社区的演进,逐渐从应用向生活服务商转型。即体现了全视角的发展模式。
第三部分是资金的运筹。
中国的储蓄量和外汇量都位居全世界第一,放眼中国,到处都是投资人挥舞着支票等着创业者,因为大咖们要投资未来,因为想要活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敌人变成朋友甚至伙伴。

但如果你本身的“价值”还没有达到可以创业的点,那么提高自己的价值,为创业积累资本才更重要。

你有钱可以投技术,你有技术可以找天使投资人投资你,天使投资人需要什么样的你?首先爱你,你是一个聪明人;其次,你必须诚信,这比智商还重要;第三,需要较高的情商,非常聪明但不懂和人打交道、不懂感受市场的人很难成功;第四,你对你所做的行业示范有一往无前的痴迷,因为好运偏爱偏执狂。差U那个业者所做的产品,是要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趋势或者能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趋势,这个趋势不能是你自己的兴趣,而是真实的市场需求。,如过你的项目符合以上标准,那么就带上你的商业计划书和PPT寻找你的天使去。

人微言轻,从哪些方面说服投资人对你投资?

1、精准的自我定位,你的项目是怎样的?市场潜力有多大?需要多少资金启动?与投资人以怎样的方式合作?

2、拟定商业计划书,摘要、公司的发展计划、公司的主要产品及市场分析、公司的生产状况、公司的管理、公司的经营情况、公司的风险分析等.

3、选择风险投资人,你要了解投资人的实力、主要的投资领域有哪些,喜欢的介入方式是直接介入还是间接指导型,是否有你所在的行业的相关知识背景,通常收回投资的方式是什么,以往的投资经历,了解诶了这些你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风险投资人。

风险投资人的原则是:宁可要二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也不要一流的技术二流的管理。投资人主要投资目标是针对创业企业的团队管理。你要有卓越的领导者素质,和对业务的精通。
除了找天使投资人,众筹也是创客最重要的融资手段。

众筹流程:
准备阶段:目标,模式,方式和路径,设计好回报方案;
融资阶段:让受众短时间内了解你的创意或产品,融资目标尽量调低。
经营阶段:项目运营要有透明度,稳步进展,回报不要延迟。
最后你要有节省每一分创业资金的意识,从开张那一刻起,公司的命运就进入了倒计时状态,沙漏里不停的流出公司账户里的钱,而你必须在耗光之前让公司具备盈利能力。创业之初不挣钱很正常,如果你学会了节省,那么省钱就是赚钱,你每省下的一分钱,都将是你鏖战商场的子弹、粮草。
第四部分是整合资源。
先创业还是先就业,这是一个伪命题,在中国,你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大型公司的工作经历,带给你的无疑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当然,创业也是时不待我的事。
创业的合伙人
创业找的是志同道合的人而不是利益投资者。
兄弟情义,更需要一纸协议;均分股权,利益当前鸟兽散;在商言商,面子人情要抛光。
创业的基础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团队,一个是股权结构。
孵化器、众创空间,也是整合资源孵化梦想的好环境。
第五部分,团队组建。
十大致命坑。没有老大,股权结构过于分散平均,没有提前制定好游戏规则和退出协议,团队背景过于接近,天上掉下个CXO,贸然和不熟悉的人一起创业,一开始就建一个豪华团队,引入中看不中用的人,所有成员都是兼职创业,找来的人在做人方面有硬伤。
第六部分,客户关系。
引导消费者的需求;满足个性化;服务是全世界最好的产品;让用户有存在感;以用户为中心,与用户互动,专注,让喜欢你的人更喜欢你。
第七部分,营销推广。
取一个好名字,卖价值,运用自媒体,口碑效应,事件营销,搭便车,信任背书,让产品背后有情感力量,聚拢铁粉,大数据营销精准营销。
第八部分,心态建设。
创业维艰,前面的所有都做好了准备,还有心态这一关比难更难的事。
有目标,沉住气,悄悄干;睡得地板当得老板;怀最好的期望,做最坏的打算;通过自身保持头脑清醒。
看完这本书,有很多感触,在自己还没达到点的时候,努力提升自己是唯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12
读后感写法:
  当人们读到一则材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而产生一些感触、联想和体会,把这些感受行之于文,便是读后感.读后感写作训练是把范文讲读和写作训练两个环节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综合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
  下面就从读后感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读是基础.读后感包括“读和感”两个部分.“读”是“感”的基础,“感”因“读”而触发,没有“读”也就无所谓“感”,所以读和感要求首先要精读原作,准确全面地把握原作写作意图和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原作恰当的引述.为下面的“感”酝酿情感,使“感”有坚定的基础,这样不但有助于立论的确立,而且本身就是为立论服务的一个有力的论据.离开了对原文思想核心的理解和掌握,读后感就成了空中楼阁,而缺乏高度的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写作时往往陷入对原文冗长的复述而喧宾夺主,对原文照抄照搬,面面俱到,则是学生写读后感的通病
  其次,感是核心.这里的感,既不是离开原文的空发议论,也不是对原作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作者在原作思想观念的启迪下产生的新的观念,是心灵的闪光,是认识的飞跃.一般地说,读后感的“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通过对原文思想的进一步阐发,来表现作者认识的深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