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汤圆的来历50字

如题所述

汤圆来历:

汤圆起源于中国宋朝。当时明州兴起吃一种新奇的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白砂糖为原料,首先把黑芝麻磨制成粉末状,然后猪油、白砂糖相继放入混合物揉成团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把“浮元子”改称汤圆。

做法:

1、汤圆,一颗一颗圆圆的,犹如龙眼,不论老年人还是儿童们都是喜爱的小吃,然而,汤圆之作却是要些功夫的。开始,用洗得干干净净的手去拌弄,触着精白的米粉呵就像搞动着白云,一手拌着,一手舀来发着银光的陶缸里的清水,边拌边加。

2、成泥状后,就用手去抟了,这时的汤圆料就像白雪啊,抟到一定程度后,把它做成若干比如同手指粗的条状,然后断成一小节一小节的,再把这些小节物放在嫩白如玉的掌心,用两手掌上下合含着,随着上下手掌的旋揉动作,功到时,那圆圆可爱的汤圆胚也就做成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5

吃汤圆的来历介绍: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重要节日之一,其中这天几乎家家必吃的一种食物就是“元宵”或者“汤圆”。无论是水煮或者油炸,元宵都是极其美味的一种食品,但是关于正月十五吃元宵的由来,大家可能不知道。

相传元宵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楚昭王。楚昭王在一次经过长江时,看见水中有漂浮之物,于是命令他人将其打捞出来。此物是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很是不解,于是拿着这些打捞上来的东西去请教孔子。孔子曰:“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

就是说等到这个物品是大吉的征兆,楚昭王闻之甚是高兴,恰巧这天是正月十五,于是楚昭王下令每年的正月十五这天要仿造此果,越是渐渐的形成了正月十五吃汤圆的习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1

史料上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冬至吃汤圆御寒滋补又润肺,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 ,,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3-15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 ,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了,“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