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给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

如题所述

这是个千古名句,意思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体现了诗人自强不息想做大事业的精神。

同时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人应该有更高的理想,将来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考查知识点:诗词鉴赏

一、原文: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二、译文: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三、重要解析:

1、白日:太阳。

2、依:依傍。

3、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5、穷: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眼界宽阔。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一说,作者王之涣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2、赏析: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23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为人豪放不羁,慷慨正直,常常击剑悲歌,寄托自己的远大志向。

唐玄宗开元初年,他刚踏入仕途,做了冀州衡山县的主薄(县令的助手),因为他为人正直,得罪了人,不久就受人诬陷。他愤而去职,从此便漫游黄河南北,寄情山水,访友写诗。

一次,他漫游到了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听说城西南有座鹳雀楼,是有名的登临胜地。他一到蒲州,就直奔鹳雀楼而去。

鹳雀楼在黄河中的一个小山岗上,楼有三层,拔地而起,面山枕水,气势不凡。王之涣登楼而上,极目远眺,只见莽莽苍苍的中条山,白云缭绕,云山交融。由于云遮雾绕,连太阳也成了白色。时近黄昏,落日傍山,沉沉欲坠,俯视山下,又见万里黄河奔泻不绝,滚滚流向大海。

王之涣为眼前壮丽雄伟的景色而感奋不已。他登上了楼的最高一层,对着这巍巍群山和滔滔黄河,吟出了千古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前两句如实地写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引出后两句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超出了观赏景物的范围,而含有积极而普遍的哲理意味了,它体现了一种勇于攀登以追求更高目标的精神,鼓励人们在各种不同的人生道路上高瞻远瞩,永远前进。(供参考)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6
这是个千古名句,意思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体现了诗人自强不息想做大事业的精神。
同时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人应该有更高的理想,将来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如果有帮到您 请给予好评 谢谢拉#^_^#祝您愉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06

“景入理势”是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经常会出现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的“大道理”中,我们该如何去理解呢?赶紧点击上方视频,去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