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惯为话题的作文急求!!

明天开学了,希望学霸们帮帮忙!好的一定采纳!!600字

篇一
生命之船的船舵
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生命之船的船舵,它像指南针,指引生命之船向美好的未来前进。

—————————题记

有人说过“好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生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我非常赞成这句话,至今,它还是我的座右铭!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应该继承这种美德,这种品质。如今,社会上流传的各种不良习气越来越重,越来越浓,而年少的我们,正在毫无防备地接受这些“病毒”的入倾。所以,为了祖国的大好将来,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使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人人皆知的抗倭英雄戚继光,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严格要求他,培养他的独立意识。所以戚继光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在之后的抗倭斗争中屡战屡胜,成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一代英雄。

现代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毛病。但是我的父母不同。我虽然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并不是对我娇生惯养,而是在我小的时候就培养我的自立能力。教我叠被子,扫地,拖地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现在我长大了,妈妈教会了我做饭,洗衣服等,让我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小大人!

作为学生的我们,还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我们的兴趣与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影响。我有一个朋友,他的脑子特别灵活,可是他从不做课后作业,对知识也只是囫囵吞枣,不懂也不问,导致他的成绩总是很不理想。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同学也很多,他们的脑子并不笨,成绩老是上不去,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的成绩还不错,因为我一直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会和同学们讨论解决或者通过电脑等渠道,大家也应该学习学习哦!

讲文明,懂礼貌上国的传统美德,也是世界人民最重视的品质。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不仅是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也反映着一个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的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在小的时候,父母就要求我做到礼貌待人。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打声招呼,做错事急忙说对不起,接受了别人的恩惠说谢谢,回答别人的问题要完整,保持自己的衣服整洁等等,让我从点点滴滴的小事,都做到礼貌待人!

良好的习惯离不开父母的培养,也离不开我们个人的努力。让正

值年少的我们,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个能干、积极、文明的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吧!

篇二
人可以有习惯,但绝不能甘于习惯,甘心被习惯左右就意味着拒绝一切新方式,意味着安于现状,意味着久而久之的淡漠。惟有摆脱束缚人心灵的习惯永远保持一颗新鲜的前进的心,才能关爱自己,关爱社会。

习惯来自于人长时间行为的积累,像习以为常,司空见惯这类词语皆来自于它。这看似很符合行为规范,但殊不知,有时习惯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一百多年前,史蒂芬将第辆火车推上铁轨,首次试验时,火车的表现糟透了,不仅个头笨重,速度慢,而且巨大的噪音与滚滚浓烟将农场的牛羊吓得乱蹦乱跳。这时,马车正在火车前骄傲地跑着。一百多年过去了,火车正在风驰电掣地飞速行驶,而马车仍以原来的速度缓步前行,逐渐被人们淡忘。试想一下,如果当时人们仍以习惯的方式继续乘坐马车而不去对火车进行不断改进,能实现今天的一日千里吗?由此看来,习惯有时是一种保守与扼杀。
如果将视角转回到中国,这种习惯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就拿北京来说,汪曾祺将那一个个“穷忍着,富耐着”的北京人着实刻画得淋漓尽致。北京人,乃至中国人,确实有着那样一种“忍”名叫“不生气”。若再深究下去,就要将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一并联系上了。两千年里,人们积累的习惯是根深蒂固的。人们已经习惯于“各扫门前雪”,习惯于“事不关己”,即便触动了自身的利益也宁愿“化干戈为玉帛”,这一点,在近现代中国的耻辱册上可以找到例证。这样得出的结论足以让人震惊:两千多年的习惯,竟是一种冷漠与自私!冷静下来,则又会发现,这习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近几年来,我们看到了多少科技创新成果被束之高阁,看到了多少连年亏损的企业苟延残喘,又看到了多少预示道德沉沦的世态炎凉。这无一不是习惯在作祟,习惯了落后守旧不求进取,习惯了自私自利吃国家饭,习惯了冷眼旁观人情冷漠,习惯,习惯给人们和社会带来了多大的伤害啊!
人生旅途犹如逆水行舟,一味按习惯办事终不年有前进的勇气,只有打破习惯的枷锁,才能在逆流中前行,否则就只能被改革的滚滚大潮所淹没。习惯能成就人生,但也能捆缚人生。
人可以有习惯,但绝不能甘于习惯。在生活环境中慢慢习惯,难道不好吗?但我却要说:“等等!”为了一个前进的思想,一个文明的世界。追问

还有吗?看过了

还有吗?看过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16
习惯
一谈到习惯,一些人立即会想到“饭前便后要洗手”这类人人皆知的习惯,他们并不了解习惯的真正含义。
习惯是指人们自然而然地完成某些动作的行为方式。
叶圣陶先生说过:“习惯不嫌其多,只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
习惯是要分好坏的,坏的习惯正如叶老先生所说的两种。包括一切的不好习惯在内,我们应该坚决地加以唾弃。
我们是提倡大家发扬好的习惯而去改掉坏的习惯的。
然而,凡事都是说着比做着容易。高尔基曾经谈到:“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我们总说要改掉坏习惯又没有恒心,习惯不是一会儿就有的,也得逐渐样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是需要用一些强制性的措施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我们同学的难处了——没有毅力给自己长期施加一种强制力。然而坏习惯是不需要这种强制力的,所以养成一种坏习惯比养成一种好习惯容易得多。
但是如果我们有毅力,有恒心,时时警觉,时时克制自己。时间久了,习惯一经养成就会自然而然的沿袭下去,这便是“习惯成自然”了。不用强制与警觉,也能行所无事的做去,这就养成了终生受用的好习惯了。
一但我们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不益于身心健康,学习和工作的顺利完成,不益于社会影响。对我们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相反地,我们会终生受用于我们所养成的好习惯,就有助于我们的学习的进步,身心的健康,对我们是有所裨益的。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