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邓稼先》有感

要求:1、读是基础,感是重点。2、注意过渡句。3、读出哪里感人,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认识。4、结尾回到原文。5、要有好词好句好段。 被我采纳可获10分悬赏!

读《邓稼先》有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中国………遥远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悦耳的歌声唱出深深的情,为了这巨龙的腾飞有多少人付出血的代价!翻开祖国的书卷每一页都有一个光辉的名字。在这光辉的背后是多少人的付出 邓稼先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九天便谢绝了老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建设一穷二白的祖国并带回了一脑子的关于原子核的知识。可现如今有的人出国深造只顾自己的幸福不为祖国建设出一丁点力与邓稼先比起来是多么渺小邓稼先是在祖国最困难时回来的为了祖国核事业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数十年而有的人在祖国富强之时也不回来为国出力身为一名中国人不为祖国服务多么可耻 当邓稼先听到祖国要放一个“大炮仗”后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因为他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他甘当无名英雄为了祖国有原子弹他用手摇计算机算来算去苏联专家撤走了不怕我们自己来研究谁会坚持谁会继续我不行他人也不行可邓稼先行经过无数次的枯燥计算他成功了 在一次核试验中核弹的降落伞未打开他知道检查工作极具危险性便阻止别人第一个去检查。在那次事故中他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肝脏破损放射物侵入骨髓可他仍然坚持在火线工作。他说“为祖国献身我死而无憾”换成我们谁愿意第一个冲上去谁也不会谁愿意受伤后继续冒着危险工作更不会有人这么做。只有邓稼先做到了一个爱国的赤子做到了今日无人能与他比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多少人为祖国做出了贡献为了祖国他们甘愿付出一切钱学森——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放弃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尽管受到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仍坚持回国用自己的所学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回眸历史看那些为祖国奉献的人士他们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有了他们中国才会进步有了他们中国才能腾飞有了他们中国才会更加强大!
口是符号 我是做任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28
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邓稼先》这一课。原来我只知道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老师讲了这一课之后,我对他了解的更多了,而且我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华人民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屈辱史,但是邓稼先改变了这种局面。邓稼先是安徽省怀宁县人。在物理学上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工作。邓稼先从1958年开始隐姓埋名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贡献,他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才是中华人民值得兴奋的时刻。

  邓稼先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他从不骄傲,从不公布自己的伟大事迹,直至他死后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才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可以说他与世界上一切和他从事一样工作的人都不一样,到他临死前还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邓稼先是祖国的自豪,他才是真正的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第2个回答  2010-10-06
核工业部为表彰邓稼先20多年来为发展我国核武器做出的重大贡献,为使他那不计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和艰苦奋斗、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号召广大科技人员向他学习。
邓稼先可歌可泣的优秀事迹,他那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感人精神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外国有一本书,题为《比一千颗太阳还亮》。邓稼先献身的事业,亮过一千颗太阳!他从34岁接到命令研制中国的“大炮仗”以来,告别妻子和两个幼小的儿女,隐姓埋名进入戈壁滩。20多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没有任何人在报刊上占过巴掌大的版面。他们都把自己的姓名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深爱埋在祖国最荒凉最偏僻的地方。人们常常忘记他们,只有当“大炮仗”的冲击波冲击各国地震监测站,引起世界一次又一次瞩目的时候,人们才想起他们的存在……
1986年7月29日,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元勋邓稼先病逝于北京。
全国上下为这位中华精英过早离开人世而感到悲痛。
他的朋友们怀着无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献给他一支挽歌——《怀念邓稼先院长》:
天府杨柳塞上烟,
问君此去几时还?
……
实验场上惊雷动,
江河源头捷报传。
……
不知邓老今何在?
忠魂长眠长江畔。
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写道:
踏遍戈壁共草原,
三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
功勋泽人间。
国务院总理专程从外地赶回北京参加邓稼先的追悼会,他说:“邓稼先同志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骄傲。”
“稼先逝世,我极悲痛”。邓稼先的岳父、全国政协副主席、90高龄的许德珩老人在他送的大幅挽幛上这样悼念邓稼先。
在地球的另一面,远隔万里重洋的杨振宁教授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给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教授打来了唁电。
2.在读这篇课文之前,我从未听说过“邓稼先”这个名字。只沉醉于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等人的世界。而通过这篇课文我觉得邓稼先是个了不起的民族英雄。 且不说在当时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如何与工人一起盖房子;也不提当时没有外援,工作艰巨的窘迫场景。就说说这没有资料的情况下吧! 我觉得如果换成是我,一个刚从美国毕业的高材生、博士生,竟然落魄到连资料都没有的场景,肯定立马拍拍屁股走人。还从头开始?不可能! 而邓稼先却没有我这么自私。他不但留下来了,不仅完成了对原子弹的研究,还鼓舞身边的年轻人。甚至放下了自己的学位与头衔。
这对我来说,肯定做不到。更何况不能与亲人联系,又不能发表科学论文呢?将自己的大好青春埋没在沙漠里?我这么一个不甘寂寞的人肯定做不到。
而邓稼先,他做到了!在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蓦地一声巨响,浩瀚的戈壁滩上腾空升起了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如果我可以坚持到这一刻,那么我自己也会挺自豪的。甚至对于自己的一生也已经很满足了。可邓稼先,他觉得还不够!
1967年6月17日,邓稼先及其他工作人员研制的氢弹再一次成功地爆炸了!而邓稼先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常人所难以想像的。你能连续好几年不与家人见面,不与他们通话吗?你能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不住地奔波于危险地带吗?还是你能为了一个细小的疑点用手摇计算机日夜连轴转算九次?我说的这些你真的能做到吗? 如果你刚从美国毕业,你会放下自己的身段来到贫穷落后的中国吗?你能在一没条件二没外援三没资料的情况下继续研究吗?你真的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祖国吗?也许你正在摇头,可邓稼先却愿意做这无名无利的工作!

虽然邓稼先因患癌症与世长辞,可作为中国一块重要的里程碑,他会永远活下去!就像罗丹的作品 “走路的人”一样,一直在走着,不停的走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