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对清代碑学发展起到什么贡献?

如题所述

邓石如是清代碑学思潮兴起后第一位全面实践和体现碑学主张的书法家,他不仅发展了篆、隶古体,也为圈于帖学中的楷、行、草书开辟了一条新路。

邓石如最初在其父邓一枝的影响下,学习篆书和制印。弱冠后,便走上了专业篆刻家的道路。二十七八岁前后,石如因之在寿州遇见当时著名书家梁涄。梁氏认为其书虽笔势浑厚,但未谙古法。于是,就介绍他去江左望族梅席家学习。梅家收藏秦汉以来金石拓本甚丰,石如得以饱览大量古代石刻拓片。从此,他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予夜分墨尽乃就寝,寒暑不辍”(包世臣《艺舟双楫•邓石如传》),于“《石鼓文》、李斯《峄山碑》、《泰山刻石》、《汉开毋石阙》、《敦煌太守碑》、皇象《天发神谶碑》、李阳冰《城隍庙碑》、《三坟记》等,每种临摹各百本。又苦篆体不备,手写《说文解字》二十本,半年而毕。复旁搜三代钟鼎及泰汉瓦当碑额,以纵其势,博其趣”(《艺舟双楫•邓石如传》)。经过五年的系统学习,邓石如对篆书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之后,他又用三年时间倾心于隶书的研习,“临《史晨前后碑》、《华山碑》、《自石神君》、《张迁》、《潘校官》、《孔羡》、《受禅》、《大飨》各五十本”(《艺舟双楫•邓石如传》)。当他离开金陵梅家时,不仅书艺突飞猛进,而且交游范围也扩展了很多,见识更是为之大增。乾隆五十五年(1790),在户部尚书曹文埴的邀请下,邓石如来到北京。当朝大书家刘墉等见到他的作品后,大为称赞并为之宣传,一时名动公卿。至此,石如没有停止艺术追求,一如既往地孜孜以求,并倾心于篆、隶相应、众体互生的努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